《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三 青帝云门舞》
时间: 2025-01-04 10:36: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三 青帝云门舞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甲在日,鸟中星。
礼东后,奠苍灵。
树春旗,命青史。
候雁还,东风起。
歌木德,舞震宫。
泗滨石,龙门桐。
孟之月,阳之天。
亿斯庆,兆斯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祭祀的仪式。首句“甲在日,鸟中星”意指春天来临,鸟儿在天空中飞舞。接着提到“礼东后,奠苍灵”,说明在东风的吹拂下,进行祭祀仪式,恭敬地向苍天祈求。接下来的“树春旗,命青史”,是指春天的旗帜已经树立,象征新的开始。诗中描绘了候雁归来,呼应着春天的气息。然后提到“歌木德,舞震宫”,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们的欢愉。最后几句提到的“孟之月,阳之天”指的是春季的月份和阳光明媚的天空,寓意着万物复苏,带来丰收的希望。
注释
- 甲:指甲木,代表春天的开始。
- 鸟中星:象征鸟儿在春天的天空中翱翔。
- 礼东后:祭祀的对象,指东面的神灵。
- 奠苍灵:奠酒敬天,表达对苍天的敬畏与感恩。
- 树春旗:树立春天的旗帜,象征新春的到来。
- 命青史:命令青史,意指春天的美好景象应被记录。
- 候雁还:候鸟归来,象征春的来临。
- 东风起:春风的吹起,带来温暖。
- 歌木德:歌颂植物的德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 舞震宫:表示在震宫中跳舞,震是春天的方位。
- 泗滨石,龙门桐:地名与植物,象征美好自然环境。
- 孟之月,阳之天:指春天的月份与阳光明媚的天空,象征万物复苏。
- 亿斯庆,兆斯年: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辞藻华丽和情感细腻而闻名。他的诗歌往往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国家分裂、动荡不安的时代,庾信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祭祀仪式,寄托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诗歌鉴赏
《青帝云门舞》是一首充满春意的祭祀诗,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诗歌开篇用“甲在日,鸟中星”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生机与希望。在这一背景下,作者通过祭祀东神,恭敬地向自然和宇宙表达敬意,显示出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
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行文流畅,体现了庾信的诗歌风格。通过“树春旗,命青史”的描写,诗人将春天的美好与人类的活动巧妙结合,传达出一种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此外,候雁归来的意象,不仅映射了春天的气息,也象征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写,还有对人类情感与社会活动的思考,表现出庾信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思考与独特视角。整首诗在意象的丰富性与抒情的细腻性之间找到了平衡,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甲在日,鸟中星”:春天来临,万物复苏。
- “礼东后,奠苍灵”:进行祭祀,表达对天神的敬意。
- “树春旗,命青史”:树立春天的象征,记录新的开始。
- “候雁还,东风起”:候鸟归来,春风拂面,生机盎然。
- “歌木德,舞震宫”:歌颂植物的繁茂,舞动在春的宫殿中。
- “泗滨石,龙门桐”: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
- “孟之月,阳之天”:春季的美好天空。
- “亿斯庆,兆斯年”: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表现生机。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情感,使得诗句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平和生活的渴望,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帝: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与希望。
- 候雁:候鸟,象征春天的到来。
- 树春旗:象征着新的开始,春天的标志。
- 阳之天:光明与温暖的象征,代表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候雁还”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来临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寒冷
-
“树春旗”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旧的开始
- B. 春天的标志
- C. 祭祀的仪式
- D. 冬天的结束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庾信通过祭祀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敬畏与期待,二者在主题上有共通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庾信诗集》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