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阳洞下二泉
作者: 黄辉 〔明代〕
洞天人不识,龙亦自为名。
石室金壶发,丹床玉厂横。
曾经幽客住,不遣宿猿争。
坐觉羲和近,真骑紫柏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隐秘的洞天,外人未曾了解其名声,连龙也自称为名。洞中有金壶流出的泉水,丹床和玉厂横卧其中。曾经有幽静的客人住在这里,不容许猿猴争闹。坐在这里感到羲和(太阳)的光辉近在咫尺,仿佛真正骑着紫柏树在行走。
注释:
字词注释:
- 洞天:指隐秘的山洞或仙境。
- 龙:此处可能指代神仙或灵兽,自以为有名。
- 石室:指石头构成的密室。
- 金壶:象征财富或美好事物的容器。
- 丹床:传说中炼丹的床。
- 玉厂:指美玉的场所,象征珍贵之物。
- 幽客:隐士或志向高远的人。
- 羲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
- 紫柏:一种神圣的树,象征长生与仙境。
典故解析:
- 羲和:在古代神话中为太阳的化身,代表光明与温暖。
- 紫柏:在道教文化中,紫柏被视为神圣的树木,常与仙人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辉,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其作品常体现对自然和超凡境界的向往。黄辉在诗歌中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哲理与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朝阳洞下二泉》写作于明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和自然的盛行时代。诗中描绘的洞天与泉水,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朝阳洞下二泉》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的诗作,诗人以洞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洞天人不识,龙亦自为名”便揭示了这个地方的独特性,强调了外人对其的无知,同时也赋予了这个洞天一种高贵的自我认知。接下来的“石室金壶发,丹床玉厂横”则描写了洞中神秘而富饶的景象,金壶和丹床象征着美好而超凡的存在,似乎在暗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曾经幽客住,不遣宿猿争”展现了诗人在此地的宁静与安逸。幽客的存在让这一地区显得更加神秘,仿佛与世隔绝,恬淡自得。最后几句“坐觉羲和近,真骑紫柏行”则将自然与神话结合,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精神升华,仿佛与太阳神同行,感受到了无上的光辉与自由。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歌颂,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天人不识:隐秘的洞天,外人不知其名,表明其独特性。
- 龙亦自为名:即使是神龙也自称有名,强调其重要性。
- 石室金壶发:描绘洞中金壶流出的水,象征财富与灵气。
- 丹床玉厂横:炼丹的地方与美玉的存在,代表着超凡的境界。
- 曾经幽客住:有隐士曾在此居住,表明此地的清幽。
- 不遣宿猿争:不允许猿猴在此争吵,突出宁静。
- 坐觉羲和近:坐在此地感到太阳的光辉近在咫尺。
- 真骑紫柏行:仿佛骑着神圣的紫柏树,象征追求美好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羲和近”将光与神话结合,赋予诗句深意。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如“金壶”“丹床”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天:象征理想与隐逸的地方。
- 金壶:象征美好与财富。
- 丹床:代表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紫柏:象征神圣与自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洞天”指的是什么?
A. 隐秘的山洞
B. 普通的山洞
C. 水下洞穴 -
“羲和”在诗中代表什么?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 -
诗中“曾经幽客住”指的是什么?
A. 有人曾在此居住
B. 没有客人到访
C. 诗人常驻此地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朝阳洞下二泉》与李白的《庐山谣》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前者更注重隐逸与宁静,后者则充满了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