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井冈山
作者: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白话文翻译
山下的旌旗在远处可见,山头的鼓声和号角声也能听到。
敌军重重围困,我却安然不动。
早已筑起坚固的壁垒,更加团结一致。
黄洋界上炮声轰鸣,预示着敌军在夜晚逃走。
注释
- 旌旗:军旗,象征军队的存在。
- 岿然不动:形容稳固不动,坚定不移的样子。
- 森严壁垒:形容防御工事坚固严密。
- 众志成城: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像城墙一样坚固。
- 黄洋界:指的是井冈山战斗的一个重要地点。
- 宵遁:夜晚逃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出生于湖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革命实践而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928年,正值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斗争时期,井冈山是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诗歌表达了革命者在艰苦环境中,坚定信念和勇于斗争的精神。
诗歌鉴赏
《西江月·井冈山》是一首抒发革命斗志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坚韧和果敢。诗中通过清晰的对比,强调敌军的围攻与自身的坚定不移,体现了革命者的无畏精神。第一句和第二句描绘了敌军的压力,暗示了外在环境的复杂与险恶,而后两句则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团结。尤其是“众志成城”的表达,生动地展示了革命者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决心。整首词气势磅礴,情感激昂,既有对困境的勇敢面对,也有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描绘战场的紧张气氛,敌军的存在感。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即使面对重重围困,自己仍然保持坚强,不为所动。
-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强调已建立的严密防线和人民的团结。
-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炮声轰鸣,象征着胜利的到来和敌军的溃败。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敌军围困万千重”与“我自岿然不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团结比作坚固的城墙,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在敌人重重围困下,革命者坚定不移、团结一致的决心,以及对胜利的信心。
意象分析
- 旌旗:象征着革命和斗争的精神。
- 壁垒:代表着坚固的防御和集体的信念。
- 炮声:象征着斗争的激烈和胜利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众志成城”是什么意思? A) 城市的建设
B) 人们的团结力量
C) 战争的胜利 -
诗中“敌军围困万千重”反映了怎样的情境? A) 轻松的战斗
B) 复杂的战斗环境
C) 决定性的胜利 -
“黄洋界上炮声隆”暗示了什么? A) 敌军的胜利
B) 敌军的失败和撤退
C) 战斗的开始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征》 - 朱毛
- 《七律·长征》 - 毛泽东
- 《浪淘沙·北戴河》 - 毛泽东
诗词对比:
- 比较《西江月·井冈山》和《七律·长征》,两者都表达了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精神,但《七律·长征》更侧重于对长征过程的回顾与思考,而《西江月》则更直接地描绘了当时的紧迫感和斗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毛泽东诗词选》
- 《中国现代诗词史》
- 《井冈山革命斗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