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六月词再用前韵八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4:45: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六月词再用前韵八首 其一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六月荆南村贴水。蒲苇成丛,屋傍渔庄尾。
溘溘野风波面起,湖梢直灌桥门里。
白发老翁无个事。掩罢柴扉,选块阴凉地。
招手老妻牵稚子,团团听话隋唐戏。
白话文翻译:
六月的荆南村边靠近水面,蒲苇茂密成丛,房屋紧邻渔庄的后面。
微风吹起波面,湖边的水直接灌入桥门。
白发的老翁无所事事,关上柴门,找块阴凉的地方休息。
招手叫来老妻,牵着稚子,团团围坐听话,仿佛在看隋唐的戏。
注释:
- 荆南村:指荆州南部的村庄。
- 贴水:靠近水边。
- 蒲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常用作编制席子、篱笆等。
- 渔庄:指渔民居住的小屋。
- 溘溘:形容风声或波浪的样子。
- 柴扉:柴门,指用木柴做的门。
- 隋唐戏:指古代戏曲,内容多与隋唐时期的故事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5-1700),字仲礼,号白石,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尤其以“蝶恋花”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且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正值农耕社会,田园景象成为诗人描绘的重要内容。反映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家庭和睦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清新的田园风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开篇以“六月荆南村贴水”引入,瞬间带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夏日场景。诗中“蒲苇成丛”的细节描写,突显了自然的繁茂与生机,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受。
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溘溘野风波面起”展现了夏日微风拂面的情景,波光粼粼的湖面仿佛在轻轻荡漾,给人以清凉之感。而“白发老翁无个事”的描写则引出主人公的悠闲状态,表达了一种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关上柴门,选择阴凉地休息,显示了对生活简单、惬意的一种追求。
最后一句“团团听话隋唐戏”将家庭的温馨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老翁与妻子、孩子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整首词不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更表现出对家庭和谐、亲情温暖的珍视,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月荆南村贴水:描写了夏季的荆南村,水边的景象鲜活而清新。
- 蒲苇成丛,屋傍渔庄尾:细致描绘水边的植物与渔民的居所,营造出一种田园气息。
- 溘溘野风波面起:描写微风吹动湖面,生动地传达出自然的气息。
- 湖梢直灌桥门里:描绘水流的情景,展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白发老翁无个事:表现老人的悠闲生活状态,反映出田园生活的宁静。
- 掩罢柴扉,选块阴凉地:老翁寻求凉爽,体现他对生活的满足。
- 招手老妻牵稚子:展现家庭的温暖,老翁与妻子、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 团团听话隋唐戏:描绘一家人围坐一起享受戏曲,表现出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蒲苇成丛,屋傍渔庄尾”,工整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溘溘野风波面起”,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乡村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家庭和睦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月:象征丰收与生机,代表夏季的繁茂。
- 蒲苇:象征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生动。
- 白发老翁:代表年长者的智慧与安详。
- 阴凉地:象征舒适、宁静的生活状态。
- 隋唐戏:代表传统文化与家庭娱乐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词中“白发老翁”指的是谁?
A. 渔民
B. 老人
C. 孩子
D. 妻子 -
词中提到的“隋唐戏”指的是?
A. 现代戏剧
B. 古代戏曲
C. 电影
D. 话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维崧的这首词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描绘田园生活,但陈维崧更注重家庭温暖与生活细节,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怀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