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09:2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作者: 王守仁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蹊路高低入乱山,
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
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
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
别后吾言在订顽。
雪满山城入暮关,
归心别意两茫然。
及门真愧从陈日,
微服还思过宋年。
樽酒无因同岁晚,
缄书有雁寄春前。
莫辞秉烛通霄坐,
明日相思隔陇烟。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路蜿蜒曲折,穿越乱山,我深感愧疚,众贤良朋友们在这里相送。溪边的云雾沉重地压在帽子上,我的心情也因此愁苦,风雪吹打着衣服,令我的鬓发已显斑白。花烛下的夜堂中,我们还在一起谈笑,桂花树下的秋殿里,听着你们一声声的攀登。相思之情不必再用书信礼物来表达,别后我所说的话也只是空谈。雪花覆盖着山城,入夜而至,我的归心与别意却是两茫茫的。到达门口时,真是愧疚于从前的日子,微服潜行时还惦记着过去的岁月。酒樽无缘共度这年的晚宴,密封的信笺寄着春天的到来。不要推辞,点亮蜡烛坐到通宵,明天的相思将隔着那山烟。
注释:
- 蹊路: 小路,指曲折的小径。
- 愧间关: 愧疚和朋友们的送别情谊。
- 溪云: 指溪边的云雾。
- 花烛夜堂: 指在烛光下的夜宴。
- 桂枝秋殿: 指秋天的桂花树下的殿堂。
- 缄书: 封信,指寄信的行为。
- 陇烟: 指山间的烟雾,象征相思的距离与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守仁,号阳明,后世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心学的创立者之一,主张“知行合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创作于王守仁出征前,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愁苦。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挣扎与情感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离开时的复杂情感。开篇通过“蹊路高低入乱山”展现了自然的幽深和行程的艰辛,反映出他在告别时的无奈与愧疚。随着情感的深入,“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展示了他在送别过程中的惆怅与时光的流逝,鬓发的斑白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后半部分则以“花烛夜堂还共语”回忆与朋友们的欢聚,展现出珍贵的友情和互诉衷肠的温暖。然而,离别的现实又使得这种温馨瞬间变得苍凉,最终以“明日相思隔陇烟”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相思的无奈与期待。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王守仁对人生、友情与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蹊路高低入乱山: 小路蜿蜒穿过乱山,展现出行程的艰难。
- 诸贤相送愧间关: 众多贤良的朋友相送,内心感到愧疚。
- 溪云压帽兼愁重: 云雾沉重,心情也愁苦。
- 风雪吹衣着鬓斑: 风雪袭来,鬓发已显白色。
- 花烛夜堂还共语: 在烛光下的夜宴上,依旧互相交谈。
- 桂枝秋殿听跻攀: 桂花树下,听到朋友们的攀登声。
- 相思不作勤书礼: 相思不需要书信礼物来表达。
- 别后吾言在订顽: 离别后所说的话也只是空谈。
修辞手法:
- 比喻: “溪云压帽”,形象地描绘了愁苦的心情。
- 对仗: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如“花烛夜堂”与“桂枝秋殿”。
- 拟人: 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友情的珍贵、离别的愁苦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山: 代表复杂的人生道路和困难。
- 溪云: 象征忧愁的情感。
- 花烛: 代表温馨的回忆。
- 陇烟: 代表相思的遥远和无奈。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景象,也寓意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蹊路高低”指的是什么?
- A. 小路的曲折
- B. 大路的平坦
- C. 河流的流向
- D. 山的高度
-
“明日相思隔陇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愤怒
- D. 疲惫
-
诗人用什么手法描绘自然景象?
- A. 拟人
- B. 夸张
- C. 比喻
- D. 对仗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守仁的《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但王守仁的诗更具内省性,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无奈,而李白则更多展现出对友谊的豪情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王阳明全集》
- 《古代诗词鉴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