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寄外》

时间: 2025-01-19 17:41:48

绣户三星动,虚庭一叶飞。

萤流残暑退,雁带早凉归。

班女悲藏扇,征人未授衣。

病同黄菊瘦,谁复念鲈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绣户三星动,虚庭一叶飞。
萤流残暑退,雁带早凉归。
班女悲藏扇,征人未授衣。
病同黄菊瘦,谁复念鲈肥。

白话文翻译:

在绣制的门窗上,星星在闪烁,空旷的庭院中,一片枯叶随风飘落。萤火虫的光芒在残暑中逐渐消退,大雁带着初秋的凉意归来。班女(古代女子)因失去扇子而悲伤,远征的士人尚未得到衣物。我的病与黄菊一样衰弱,谁又会关心鲈鱼的肥美呢?

注释:

  • 绣户:绣有花纹的门窗。
  • 三星:指夜空中的星星,象征宁静的夜晚。
  • 虚庭:空旷的庭院。
  • 萤流:萤火虫的光芒。
  • 班女:指古代的女子,以班昭为代表,班昭因其才华而被称为“班女”。
  • 征人:指出征的士人或士兵。
  • 鲈肥:指肥美的鲈鱼,以表示生活富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祖满是明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寄情于秋夜,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季节更迭的感慨。诗中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孤独,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感慨。

诗歌鉴赏:

《秋夜寄外》是一首感情细腻的诗作,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情。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画面,绣户上的星星闪烁,空庭中飘落的枯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萤火虫的光和大雁的归来,暗示了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来临,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班女因失去扇子而悲伤,征人则未能得到衣物,表明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体会。而最后两句则以病态的黄菊与鲈鱼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身心俱疲、无奈的感受。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深刻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对生活的思索,令人感受到秋夜的深沉与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户三星动:描绘夜空中的星星在轻微的风中闪动,营造出一种静谧但又生动的夜景。
  • 虚庭一叶飞:在空旷的庭院中,一片枯叶随风飘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 萤流残暑退:萤火虫的光芒逐渐消失,暗示残暑的结束,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 雁带早凉归:大雁带着凉意归来,表现出秋天的特征,进一步强化季节变换的意象。
  • 班女悲藏扇:班女因失去扇子而感到悲伤,反映出女性在秋夜的孤独与思念。
  • 征人未授衣:远方出征的士人尚未得到衣物,表现出对远征者的关心与思念。
  • 病同黄菊瘦:诗人自比黄菊,暗示自己因病而衰弱,表达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
  • 谁复念鲈肥:对比鲈鱼的肥美,表达了对生活富裕的无奈感叹,谁会在意这些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病”比作“黄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身体状况。
  • 拟人:萤火虫的光芒与大雁的归来,赋予自然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绣户三星动,虚庭一叶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诗中蕴含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又清雅,体现出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内心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星:象征希望与宁静。
  • 枯叶:象征生命的衰败与时间的流逝。
  • 萤火虫:代表着短暂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 大雁:象征离别与归来,寓意思乡情。
  • 班女:体现出女性的孤独与思念。
  • 黄菊:象征衰老与病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绣户三星动”描述的是哪个场景?

    • A. 日出
    • B. 秋夜
    • C. 春晨
    • D. 冬雪
  2. “病同黄菊瘦”中诗人用黄菊比喻自己,意在表达什么?

    • A. 健康
    • B. 富裕
    • C. 衰弱
    • D. 幸福
  3. 诗中“征人未授衣”中的“征人”指的是?

    • A. 远方的朋友
    • B. 出征的士兵
    • C. 旅行者
    • D. 学者

答案:

  1. B. 秋夜
  2. C. 衰弱
  3. B. 出征的士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比较刘祖满的《秋夜寄外》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
  • 刘祖满更多的是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人的牵挂,而李白则是对历史的感慨与抒发。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和抒发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祖满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