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筑落成喜外杜门次韵》

时间: 2024-09-19 21:47:39

混迹何妨木石居,幽栖时亦爱吾庐。

客从蓬户题凡鸟,人在松窗辨鲁鱼。

杞菊径荒成独往,草茅路长莫教锄。

春深雨过苔痕滑,免顾梁王雪后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混迹何妨木石居,幽栖时亦爱吾庐。
客从蓬户题凡鸟,人在松窗辨鲁鱼。
杞菊径荒成独往,草茅路长莫教锄。
春深雨过苔痕滑,免顾梁王雪后车。

白话文翻译

在树木和石头间生活有什么妨碍呢?我在幽静的环境中也爱我的小屋。
客人从蓬草的门口题写下普通的鸟儿,人在松树窗前辨认鲁鱼。
杞菊的道路已经荒废,变成了我独自前往的方向,草茅的路很长,不要再去锄草了。
春天深了,雨过后苔藓光滑,不必再关注梁王的雪后马车了。

注释

  • 混迹:混在一起,隐居。
  • 木石居:树木和石头构成的住所,指代简陋的居所。
  • 幽栖:幽静栖息,隐居生活。
  • 蓬户:用蓬草搭建的门,形容简陋的居所。
  • 鲁鱼:鲁地的鱼,象征普通而自然的生活。
  • 杞菊:杞和菊,指代古代名士的隐逸生活。
  • 免顾:不必再去关注。
  • 梁王:梁王,指古代的王者,这里象征繁华与世俗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祖满,明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及自然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小筑落成之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在“混迹何妨木石居”中,诗人表明了隐居生活的态度,木石虽简陋,却能给予他宁静和安适。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隐居生活的静谧与自然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蓬户、松窗、杞菊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趣味盎然的田园画卷。

诗中提到“客从蓬户题凡鸟”,将来访的客人与自然的简单美好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人际交往的淡然。后面的“草茅路长莫教锄”则是强调对自然的尊重,诗人选择不去打理,宁愿让其自然生长,更显出一种洒脱的态度。最后一句“免顾梁王雪后车”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无奈与超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选择,体现了明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混迹何妨木石居:隐居生活虽简陋,却无妨。
  2. 幽栖时亦爱吾庐:即使在幽静之中,我也爱我的小屋。
  3. 客从蓬户题凡鸟:来访的客人在简陋的门口题写普通的鸟儿。
  4. 人在松窗辨鲁鱼:人在松树的窗前分辨鲁地的鱼,暗示普通的生活。
  5. 杞菊径荒成独往:杞菊的路已经荒废,变成我独自前往的方向。
  6. 草茅路长莫教锄:草茅的路很长,不要再去锄草了,强调自然的生长。
  7. 春深雨过苔痕滑:春天深了,雨过后苔藓光滑。
  8. 免顾梁王雪后车:不必再关注梁王的马车,象征世俗的繁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木石居”,强调自然朴素。
  • 对仗:如“杞菊径荒成独往”,展现工整的句式美。
  • 意象:运用自然意象如松窗、草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超然,展示了明代士人追求自然、简单生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石:象征简朴与自然的栖息地。
  • 松窗:代表宁静的环境。
  • 杞菊:隐喻高洁的生活理想。
  • 苔痕:象征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变化。
  • 梁王:象征繁华与世俗的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不屑
    C. 忧虑
    D. 无所谓

  2. “草茅路长莫教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劳动的重视
    B. 对自然的尊重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朋友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刘祖满的隐逸情怀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可见两者在对待自然与生活的态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隐逸文化与中国古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