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再逢周琏》

时间: 2025-01-01 13:11:32

六七年不见,相逢鬓已苍。

交情终淡薄,诗语更清狂。

未得丹霄便,依前四壁荒。

但令吾道在,晚达亦何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七年不见,相逢鬓已苍。
交情终淡薄,诗语更清狂。
未得丹霄便,依前四壁荒。
但令吾道在,晚达亦何妨。

白话文翻译:

六七年没见面,重逢时已见鬓发苍白。
我们的交情已经淡薄,诗歌的语言却更加放纵狂野。
未能飞升仙界,四周依然是荒凉的四壁。
只要我的理想还在,晚些到达又有什么妨碍呢?

注释:

  • 六七年:指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感慨。
  • 鬓已苍:鬓发已经变白,形容年岁已高。
  • 交情终淡薄:友谊渐渐疏远,感情变得淡薄。
  • 清狂:诗句的风格更加放荡自由。
  • 丹霄: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和远大抱负。
  • 四壁荒:四周环境的荒凉,反映作者的孤独与失落。
  • 吾道在:我的理想和信念依然存在。
  • 晚达:晚些时候达到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84年,字景山,号浣花。贯休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贯休与友人周琏重逢之际,经过多年未见,感慨时光流逝和友谊的淡薄,表达对理想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江西再逢周琏》是贯休在重逢之际的抒情之作,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的坚守。开头两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相逢的时刻,久别重逢的欢喜却伴随着苍老的感慨,反映了岁月带来的变化。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意识到彼此的交情已然淡薄,这种感慨让人心生惆怅。

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放纵自己的诗意,展现出一种清新而狂放的精神面貌。未能飞升仙界的遗憾并未让他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反而是对理想的坚持,说明了他内心的坚韧与不屈。最后一句“晚达亦何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目标的执着,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坚定,传达出一种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自我的信念,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七年不见,相逢鬓已苍:强调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与感慨。
  2. 交情终淡薄,诗语更清狂:友谊的变淡与诗意的狂放形成对比。
  3. 未得丹霄便,依前四壁荒:未能实现理想,四周环境依旧荒凉,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4. 但令吾道在,晚达亦何妨:坚定信念,时间并不重要,体现出乐观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交情的淡薄与诗语的狂放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丹霄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而四壁荒象征现实的困境。
  • 反问:通过“晚达亦何妨”表达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时间流逝和友谊淡薄的背景下,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坚守,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传达出无论经历何种困境,都要坚持自我信念的深刻哲理。

意象分析:

  • 鬓已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丹霄:代表着理想和追求的境界。
  • 四壁荒:象征着现实生活的孤独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贯休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丹霄”代表什么?

    • A) 朋友
    • B) 理想
    • C) 现实
    • D) 时间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友谊的怀念
    • B) 对理想的执着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人生的失望

答案:

  1. B) 贯休
  2. B) 理想
  3. B) 对理想的执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人生的追求,但李白更强调豪情与放纵,而贯休则在感慨与坚持中找到平衡。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关注友谊的离别与思念,表现出对时间与友情的感慨,与贯休的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贯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