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居偶作》
时间: 2025-01-17 09:35: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谈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白话文翻译:
谈论清虚的境界就是我的家,何必在意那些美好的山水风光。
无心追求大道自然会有所领悟,若有心向外求便会让人渐渐失去。
微风拂过,花瓣如锦绣般飘落,石阶上流水潺潺,宛如玉琴倾斜。
只要能够这样生活就已足够,谁又会羡慕那未知的未来呢?
注释:
- 高谈清虚:指高谈阔论关于清静虚无的哲理。
- 烟霞:山水的美景。
- 无心于道:不刻意追求道理。
- 砌横流水:指石阶上的流水。
- 前程未可涯:未来的路途是无限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致和禅宗思想方面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多反映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清幽生活的盛行,贯休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贯休的《野居偶作》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脱俗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整首诗以“高谈清虚即是家”开篇,传达了诗人认为精神上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才是家园的真正所在。与其追逐外界的美好烟霞,不如静心于道,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风吹花落、流水潺潺,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最后一句“谁羡前程未可涯”,不仅是对未来的超然态度,也表现出一种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珍惜。
整首诗既反映了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贯休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谈清虚即是家:强调心灵的宁静和理想的境界就是自己的居所。
- 何须须占好烟霞:质疑外在的美景是否重要,表明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 无心于道道自得:表达了无心追求的自然领悟。
- 有意向人人转赊:有意追求反而使人失去。
- 风触好花文锦落:描绘自然的瞬间美景。
- 砌横流水玉琴斜:流动的水声和倾斜的琴声,增添了诗的韵味。
- 但令如此还如此:强调现状的满足。
- 谁羡前程未可涯:反思对未来的向往,强调当下的充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虚”比作家,强调精神境界。
- 拟人:风与花的互动,展现自然的灵动。
- 对仗:如“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外在美景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虚: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 烟霞:代表外在的美好风景。
- 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谈清虚即是家”意指什么? A. 追求物质生活
B. 内心的宁静就是家
C. 需要占有美景 -
诗中强调无心追求的结果是什么? A. 自然领悟
B. 迷失方向
C. 过度焦虑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当下的满足
C.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贯休更强调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的景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贯休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