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得湖帆和章,夜不能寐,因和》
时间: 2025-01-06 13:07: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得湖帆和章,夜不能寐,因和
作者: 龙榆生
焦尾悬知意不任。
强名聊自赋愔愔。
弦孤剩感音难和,
烛烬宁期泪已深。
帘影暗,漏声沈。
醉乡何地足幽寻。
虚堂苦忆前宵雨,
难喻枯荷永夜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对往日情景的追忆与感伤。前两句提到琴弦高悬,似乎无法表达心中的情感,随意赋诗却又显得孤独而沉重。接着,琴声孤寂,难以合奏,烛光微弱,泪水已经深深流淌。窗帘映出暗影,漏声沉沉,醉乡难寻,心中充满幽怨。最后两句提到虚空的堂室中苦苦回忆前一夜的细雨,难以表达那种对枯荷的永夜之感。
注释:
- 焦尾:古琴的一种,焦尾悬指琴弦高悬,暗指作者心中情感的高涨与无奈。
- 愔愔:形容内心沉静、孤独的状态。
- 烛烬:蜡烛快要熄灭的样子,象征光明的微弱与时间的流逝。
- 帘影:窗帘的影子,代表着一种幽幽的孤寂感。
- 虚堂:空荡荡的堂屋,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红尘”与“醉乡”,可能暗指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追寻,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近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辞藻而闻名。其诗词多描写个人的情感体验及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夜深人静之时,作者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灵感涌现,写下此词。反映了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鹧鸪天·得湖帆和章,夜不能寐,因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索的词作。全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对往事的追忆。开头几句通过“焦尾”与“愔愔”的结合,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作者用琴声的孤寂来映射自己的心情,仿佛连音乐也无法带来慰藉。
接下来的“烛烬宁期泪已深”则将孤独感推向高潮,烛光的微弱与泪水的深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强烈程度。最后几句中,作者回忆起前一夜的细雨与枯荷,展现出一种无尽的惆怅与思念。整首词通过意象的交织,构建出一个充满情感的空间,让人感受到深夜思绪的幽深。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让人感同身受,更让人思索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焦尾悬知意不任:琴弦高悬,心意难以表达。
- 强名聊自赋愔愔:随意作词,内心却感到孤独。
- 弦孤剩感音难和:琴声孤寂,难以共鸣。
- 烛烬宁期泪已深:烛光微弱,泪水已然流下。
- 帘影暗,漏声沈:窗帘影子暗淡,漏声沉沉。
- 醉乡何地足幽寻:醉乡何处,难以寻觅。
- 虚堂苦忆前宵雨:空堂回忆昨夜的细雨。
- 难喻枯荷永夜心:难以诉说心中对枯荷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焦尾”象征作者的内心感受。
- 拟人:将声音、影子等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帘影暗,漏声沈”,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深时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内心的孤独。通过琴声、烛光、雨夜等意象,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承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焦尾:象征孤独与心情的高涨。
- 烛烬: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希望的渺小。
- 帘影:暗示孤独与思念。
- 醉乡: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焦尾悬知意不任”中的“焦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情感
C. 一种景物 -
诗中提到的“烛烬”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美好的回忆
C. 孤独的心情 -
“虚堂苦忆前宵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喜悦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女性在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词对比:
- 龙榆生与李清照: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孤独,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偏向个人情感的细腻,而龙榆生则更关注对往昔的怀念与感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龙榆生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