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十三》
时间: 2025-01-08 01:4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磬冷坛空落日斜,当年曾驻众神车。
通灵殿圮凌空柱,断臂人如解语花。
移地轴,量恒沙,各凭思辩领风华。
平生未礼西方佛,却拜倾城雅典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旷冷清的坛子,夕阳斜照,曾经这里有众神车驾驻留。通灵殿已经毁坏,凌空的柱子断裂,仿佛那些失去手臂的人就像是会说话的花朵。移动地轴、量取恒沙,都是各自凭借思考与辩论来领略风华。虽然我一生没有向西方的佛陀敬礼,但却向美丽的雅典娜虔诚膜拜。
注释:
- 磬冷:指的是风干的磬,象征着清冷与空寂。
- 坛空:指祭坛空无一物,寓意失落与孤独。
- 通灵殿:古代神灵聚会的殿堂,象征神秘与崇高的精神空间。
- 断臂人:可能指那些经历痛苦与失落的人,意象生动。
- 雅典娜: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与战争女神,象征着智慧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启宇,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闻名,作品多涉及哲学与历史的交融,风格清新而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对古代文化与现代思想碰撞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回顾,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反思与对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十三》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现代古诗,诗中通过对空旷坛子和神灵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历史的苍凉感。作者以“磬冷坛空落日斜”开篇,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这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的描绘,更是对精神状态的反映。接着,诗人提到“通灵殿圮凌空柱”,让人联想到神秘而又辉煌的过去,如今已不复存在,形成鲜明对比。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断臂人如解语花”则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出那些失去希望与力量的人们依然在努力沟通的状态,展现出一种坚韧与美丽。诗的最后部分,诗人以“平生未礼西方佛,却拜倾城雅典娜”结束,展现出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与选择,表达了对智慧与美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与平仄,语言简练却意蕴深邃,体现了现代诗人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磬冷坛空落日斜: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坛子,夕阳西下,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当年曾驻众神车:回忆往昔,曾有神明在此停驻,暗示了历史的辉煌与现在的对比。
- 通灵殿圮凌空柱:象征着崇高的神灵殿堂已毁,暗示了历史的消逝与文化的崩溃。
- 断臂人如解语花:通过比喻表现那些失去希望的人们,虽痛苦却依然有沟通的欲望。
- 移地轴,量恒沙:暗示对宇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探索生命的意义。
- 各凭思辩领风华:强调通过思考与辩论,展现个体的风采。
- 平生未礼西方佛,却拜倾城雅典娜:表达了对传统宗教与文化的选择与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断臂人如解语花”,通过生动的比喻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坛子、通灵殿等意象象征了历史的文化与人类的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的哲理思考,传达了对文化、智慧与美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深刻而温柔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坛:象征着祭祀与文化的根基,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 神车:代表着神秘与崇高,指向人类对神灵的敬仰。
- 雅典娜:智慧与战争的女神,象征着智慧的追求与美的崇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启宇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断臂人”象征什么?
- A. 失去希望的人
- B. 幸福的人
- C. 有权势的人
-
诗人最后提到的“雅典娜”是哪个文化中的神?
- A. 中国
- B. 希腊
- C. 埃及
答案:
- B. 杨启宇
- A. 失去希望的人
- B. 希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杨启宇的《鹧鸪天 其十三》与杜甫的《登高》都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倾向于个人的哲理与选择,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与时代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古典文化与现代思潮》
- 《杨启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