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富贵何曾润髑髅,直须淅米向矛头。
血雠此日逢三怨,风鉴生平备九流。
瓢饮不甘颜巷乐,市钳真有楚人忧。
世间安得如川酒,力士铛头醉死休。
白话文翻译:
富贵何曾滋润过骷髅,只有淅米(米汤)能解渴刀尖。
血海深仇今日遭遇三重怨恨,风雨之鉴历经沧桑备受九流(各类人)所知。
痛饮之际不甘心于街巷的快乐,市井的钳制确实让楚人感到忧愁。
世间哪能有如川酒般的美好,壮汉在铛头(酒锅)醉死也算是解脱。
注释:
- 骷髅:指代死人,强调财富不能改变死亡的事实。
- 淅米:米汤,用作饮料,暗指生活的艰辛。
- 血雠:血海血仇,指深重的仇恨。
- 三怨:指三重的怨恨,可能涉及个人、国家等。
- 九流:指各类人,社会上不同的阶层。
- 瓢饮:指痛快地喝酒,表达一种酣畅的状态。
- 市钳:指市井中的束缚和限制。
- 楚人:指楚国人,可能暗指某种特定的身份或文化。
- 川酒:比喻美好的酒,表达一种向往。
- 力士:指力大无穷的人,用以强调壮汉的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殊,号天池,金朝末年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金朝的衰落和南宋的兴起,深受时代动荡的影响。元好问的诗风多采用豪放奔放的风格,擅长抒发情感,作品常常富有哲理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感事》是元好问在经历了社会动荡、个人遭遇的困境后所作,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人世间荣华富贵的冷漠态度。它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感事》通过对富贵与死亡之间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诗人以“富贵何曾润髑髅”开篇,质疑世俗的荣华与财富对生命的真正意义,强调在死亡面前,财富毫无意义。接着,诗中提到的“血雠”、“三怨”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与仇恨,暗示了社会的纷争与个人的苦楚。
“瓢饮不甘颜巷乐”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世俗快乐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内心深处的追求与渴望。诗末以“世间安得如川酒”结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了酒的解脱与享受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比与反思,引发读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元好问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富贵何曾润髑髅:富贵并不能滋润骷髅,暗指财富在死亡面前毫无意义。
- 直须淅米向矛头:唯有米汤能解渴于刀尖,隐喻生存的艰难。
- 血雠此日逢三怨:今天遇到的仇恨重重,表达了对社会冲突的感受。
- 风鉴生平备九流:经历了风雨,了解了世间百态,反映作者的历练与见识。
- 瓢饮不甘颜巷乐:痛快饮酒却不满足于街头小乐,表现内心的空虚。
- 市钳真有楚人忧:市井生活的压迫让人忧虑,暗指社会的压迫感。
- 世间安得如川酒:想要找到如川酒般的快乐,表现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力士铛头醉死休:壮汉在酒锅旁醉死可算解脱,象征对死亡的无奈接受。
修辞手法:
- 对比:富贵与骷髅的对比,强调财富的无用。
- 隐喻:米汤暗指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夸张:以壮汉醉死作为对社会压迫的极端反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社会矛盾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财富与名利的蔑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骷髅:象征死亡,反映人生的脆弱。
- 米汤: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酒:象征解脱与快乐,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楚人:象征社会的压迫与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富贵何曾润髑髅”的意思是什么?
- A. 财富可以延续生命
- B. 财富无法改变死亡
- C. 财富是人生的目标
- D. 财富能带来快乐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市钳真有__人忧”中的空缺应填什么?
-
判断题:诗中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对/错)
答案:
- B
- 楚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生活的态度,强调享乐与人生短暂。
- 杜甫《月夜忆舍弟》: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文选》
- 《古诗词解读指南》
- 《金朝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