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药山道中
西风砧杵日相催,著破征衣整未回。
白雁已衔霜信过,青林閒送雨声来。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的吹拂下,打击石头的声音和日影交替催促着我,虽然我穿着破旧的征战衣,但仍未回家。白雁已经带着霜信飞过,青翠的林间隐约传来雨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风:指西方的寒风,象征秋冬季节。
- 砧杵:砧和杵,指制作食物时用的工具,代表日常生活的喧嚣。
- 征衣:征战时所穿的衣服,通常是指士兵的衣服,象征离家在外。
- 霜信:霜是秋冬的象征,信则是信件,传递着离愁别绪。
- 青林:绿色的树林,象征生机与自然,传达一种宁静的氛围。
典故解析:
- 此诗未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整体意境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离愁别绪、山水田园的描写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池,金朝末年著名词人和诗人,兼任官职。其诗词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婉约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朝动荡的时期,诗人经历了许多磨难,常常在征途中感受到离别的苦楚与自然的亲切,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怀。
诗歌鉴赏:
《药山道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西风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征途的漫长。开篇的“西风砧杵日相催”,以拟人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结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接下来的“著破征衣整未回”则道出了诗人身处逆境的无奈,虽然身处动乱之中,心中却仍有对故乡的挂念。诗中白雁衔霜信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霜信的意象不仅传达了秋冬的寒意,更隐含着离别的哀愁。而最后一句“青林闲送雨声来”,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宁静与和谐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向往与安慰。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离散与归属之间的挣扎,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砧杵日相催:西风的吹动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琐碎声响提醒着诗人继续前行。
- 著破征衣整未回:诗人身着破旧的衣物,暗示他在外漂泊的艰辛,尚未能回到温暖的家中。
- 白雁已衔霜信过:白雁带着霜信飞过,象征着思念与离别,暗示诗人对故乡的牵挂。
- 青林閒送雨声来:青色的树林传来雨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气息,给人以慰藉。
修辞手法:
- 拟人:西风与砧杵的结合,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白雁”与“青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苦楚的感悟,表现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个体对归属感的渴望与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时光流逝及即将到来的寒冷。
- 砧杵:代表着生活的繁琐与艰辛。
- 白雁:寄托思念与离愁。
- 青林: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冬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
“白雁已衔霜信过”中的“霜”主要指什么?
A. 雪
B. 秋冬的寒冷
C. 早晨的露水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如何?
A. 无所谓
B. 深深的思念
C. 只想离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元好问的《药山道中》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侧重于孤独与静谧的情感,而元好问则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