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十首》
时间: 2025-01-04 10:08:59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
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
时清更何有,禾黍遍空山。
景公德何广,临变莫能欺。
三请皆不忍,妖星终自移。
君心本如此,天道岂无知。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
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
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
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出门望终古,独立悲且歌。
忆昔鲁仲尼,凄凄此经过。
众人不可向,伐树将如何。
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
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
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
五霸递征伐,宋人无战功。
解围幸奇说,易子伤吾衷。
唯见卢门外,萧条多转蓬。
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
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
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傍。
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
终古犹如此。
而今安可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
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
时清更何有,禾黍遍空山。
景公德何广,临变莫能欺。
三请皆不忍,妖星终自移。
君心本如此,天道岂无知。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
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
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
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出门望终古,独立悲且歌。
忆昔鲁仲尼,凄凄此经过。
众人不可向,伐树将如何。
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
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
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
五霸递征伐,宋人无战功。
解围幸奇说,易子伤吾衷。
唯见卢门外,萧条多转蓬。
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
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
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傍。
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
终古犹如此。而今安可量。
白话文翻译:
梁王昔日全盛,宾客中才华横溢的人士也多。
悠悠一千年过去,留下的只是高台的遗迹。
在秋草凋零的寂寞中,悲风从千里之外吹来。
早晨登上孟诸,忽然看到芒砀山的景色。
赤帝的时代早已过去,白云不再归来。
如今时光清明,又有什么呢?
田野上禾黍遍地,空山一片宁静。
景公的德行何其广泛,但临近变革却无人能够欺骗。
三次邀请都不忍拒绝,妖星终究会自行移转。
君王的心本是如此,天道难道就没有知晓吗?
梁苑在白日的暮色中,梁山的秋草已时盛。
君王无法见到,修竹令人感到悲伤。
九月的桑叶已经凋尽,寒风在树枝上鸣叫。
登高远望故国,怀古之情在深秋中涌起。
落日时分,鸿雁飞过,寒城中砧杵声令人愁苦。
昔日贤人已不复存在,走吧,莫再停留。
出门望向远古,独自悲伤地歌唱。
回忆起鲁仲尼,凄凉的走过此地。
众人不可向前,伐树又能如何?
逍遥的漆园吏,早已不知年岁。
世事如浮云,安闲地住在大道旁。
古时与我同骑一马,如今我也已忘却渔网。
五霸相互征伐,宋人却没有战功。
解围的奇谈令人欣喜,换子之痛让我心伤。
唯见卢门外,萧条之地多转蓬。
常常喜爱宓子贱,弹琴能自得其乐。
邑中静无事,岂不是因为自身?
何以千年之后,寂寞中无此人?
阏伯早已离去,高丘静静地在道旁。
人人皆有兄弟,唯独你我如参商。
自古如此,今何以量之?
注释:
- 赤帝:指的是传说中的诸多帝王之一,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妖星:古代指天象,预示着变故和灾难。
- 鲁仲尼:指孔子,象征着圣贤与智慧。
- 参商:传说中,参星与商星永不相见,暗指兄弟间的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陕西,主要以边塞诗和送别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感情真挚,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宋中十首》是高适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作,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思索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历史盛衰,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体现了唐代士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层层叠叠的历史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悟。开篇便以“梁王昔全盛”引出历史的辉煌与盛况,接着用“悠悠一千年”揭示了岁月无情,历史的遗迹只剩高台,渗透出一种苍凉的美感。诗人进一步通过描绘秋草、悲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抒发对往昔贤人的怀念,尤其是提到“鲁仲尼”,更是将个人感怀与历史的沉浮紧密结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古今、伤感的情绪,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尤其是“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一句,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传达出一种“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深思,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高适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回忆梁王时期的繁华,许多杰出的人才聚集。
-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时间过去千年,留下的只有高台的遗迹,感慨历史的沧桑。
-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在秋草凋零的寂寞中,悲风从远方吹来,渲染了孤独的气氛。
- “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早晨站在孟诸山上,忽然看到芒砀山的景色,形成鲜明的时空对比。
- “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赤帝的时代已经过去,白云再也不归,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妖星”比作灾难,暗指历史的动荡。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盛世的怀念、对当下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思考。核心情感是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草:象征着凋零与孤独,暗示着历史的消逝。
- 鸿雁:代表思乡与离别,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白云:象征着无常与变幻,承载着诗人对时光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宋中十首》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高适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鲁仲尼”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D. 赵普
-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孤独与凋零?
- A. 鸿雁
- B. 秋草
- C. 白云
- D. 竹子
答案:
- B. 高适
- B. 孔子
- B. 秋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同样表现了送别与思念的主题。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展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高适 vs. 王维:两位诗人皆有对历史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但高适更侧重于历史的沧桑,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高适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