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宿吴邦宪山馆怀关内诸子》

时间: 2025-01-01 13:36:37

跫然何处客,可是似人音。

山月以为烛,松风聊作琴。

醒眠知漏永,醉墨自禅深。

为语群居者,应同此夜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跫然何处客,可是似人音。山月以为烛,松风聊作琴。醒眠知漏永,醉墨自禅深。为语群居者,应同此夜心。

白话文翻译:

这夜空中传来脚步声,难道是人的声音吗?山间的明月仿佛成了烛光,松林里的风则像琴音一样轻柔。我醒来时知道时间已经很长,醉酒时则在墨香中沉浸自得。与我同住在这里的人,想必也与我有着同样的心境吧。

注释:

  • 跫然:脚步声,形容夜间听到的声音。
  • 以为烛:把月亮比作烛光,形容明亮。
  • 聊作琴:“聊”在此表示暂且、姑且,松风如琴声。
  • 漏永:漏,指时间的流逝。
  • 醉墨:指沉醉于书法或绘画之中。
  • 群居者:与我一起生活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昌历,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思考,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吴邦宪山馆,夜宿之际,诗人望月抚松,感慨时光与友人共处的心境,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月夜宿吴邦宪山馆怀关内诸子》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山水田园诗,诗人在月夜下的独处,营造了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开篇以“跫然何处客”引入,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暗示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与思索。接着,诗人以“山月以为烛,松风聊作琴”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结合,月光和松风不仅构成了诗人眼中的景象,也成为了他内心情绪的寄托。

在“醒眠知漏永,醉墨自禅深”中,诗人通过对时间的反思,表现出对生活的淡然与超脱。醉酒后对墨香的沉醉,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追求。结尾“为语群居者,应同此夜心”则将情感进一步延伸到与他人的联系,表达了对友人共鸣的期盼。整首诗通过自然与心灵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跫然何处客:听见脚步声,疑问声音来源,表达孤独感。
  2. 可是似人音:猜测脚步声是否来自人,增加神秘感。
  3. 山月以为烛:月亮明亮如烛光,赋予自然以温暖的意象。
  4. 松风聊作琴:松风轻柔如琴声,营造音乐的氛围。
  5. 醒眠知漏永:清醒与沉睡间感知时间流逝,思考人生。
  6. 醉墨自禅深:沉醉于艺术,享受创造的乐趣。
  7. 为语群居者:与同伴交谈,期待共同的心灵感受。
  8. 应同此夜心:相信彼此在此夜的心境是相同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烛光,松风比作琴音,形象生动。
  • 对仗:如“醒眠知漏永,醉墨自禅深”,对偶工整,音律和谐。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如“松风聊作琴”。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在月夜中对自然的感悟、对时间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明亮、希望和启示。
  • 松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醉墨:象征艺术与自我沉醉的状态。
  • 脚步声:象征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跫然何处客”中的“跫然”指什么? A. 风声
    B. 脚步声
    C. 书声
    D. 鸟鸣

  2. 诗中“山月以为烛”意指: A. 月亮明亮如烛光
    B. 月亮是烛台
    C. 烛光在山中
    D. 夜晚无光

  3. “醉墨自禅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热爱? A. 自然
    B. 酒
    C. 艺术
    D. 友人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自然的静谧与人心的平和。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月夜下的思乡情。

诗词对比:

  • 王维与冯昌历:两者均以山水自然为题材,但王维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之美,而冯昌历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心灵共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