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山人境寂,秋光转清霁。
幽人坐夜深,披衣对丛桂。
白话文翻译:
在空寂的山林里,四周无声,秋光透过云层显得格外明亮。
一个幽静的人在深夜里坐着,披着衣服,面对着一丛桂花。
注释:
- 空山:指空旷的山野,形容环境的宁静和清幽。
- 人境寂:人烟稀少,环境寂静。
- 秋光:秋天的阳光,光线清澈明亮。
- 幽人:指隐居的人,通常是指志趣高远、追求宁静的人。
- 披衣:披上衣服,多指夜晚温度较低,或为了防寒。
- 丛桂:指桂花树,象征着优雅和高洁。
典故解析: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美好,通常与文人雅士的情趣相关。秋天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此意象抒发对秋夜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昌历,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晚年隐居,致力于诗歌和书法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出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秋夜,诗人可能是在某个与友人相聚的场合,受到秋夜的启发而作。诗中景象宁静而清新,折射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宁静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空山人境寂,秋光转清霁”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山谷,秋天的阳光透过云层,散发出清亮的光辉,给人以宁静和明亮的感受。接下来的“幽人坐夜深,披衣对丛桂”则带出了诗人的身影,身处于这静谧的环境中,披着衣服,面对着盛开的桂花,似乎在沉思,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简单自然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对秋夜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示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空山人境寂”:描绘山中环境的宁静,突出人少的寂静感。
- “秋光转清霁”:秋天的阳光透出,光亮而清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
- “幽人坐夜深”:幽静的人在夜深时分静坐,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 “披衣对丛桂”:披上衣服面对着一丛桂花,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空山”与“人境”,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秋光”、“丛桂”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夜宁静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空山:象征宁静、清幽的自然环境,给人以安静的感受。
- 秋光:象征着成熟与丰盈,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沉淀。
- 幽人: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的人,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丛桂:象征高洁和美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的城市
- B. 寂静的山林
- C. 繁华的集市
-
诗中提到的“丛桂”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
- C. 权力
-
诗人对秋夜的态度是?
- A. 愤怒
- B. 享受
-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冯昌历的《秋夜偕诸生月下诵桂子月中落之句因以为韵》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冯昌历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静谧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体现了不同的侧重,前者更显淡泊,后者则蕴含深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