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3:58:57

幽居无一事,静者意常閒。

竹院何人到,柴门昼亦关。

蝉声深树里,秋色古松间。

坐待空林月,迢遥出远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居无一事,静者意常閒。
竹院何人到,柴门昼亦关。
蝉声深树里,秋色古松间。
坐待空林月,迢遥出远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居所,诗人在这里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内心感到十分闲适。竹子围绕的院子里,没有人来访,而柴门在白天也始终紧闭。树木深处传来蝉鸣,秋天的景色在古老的松树间交织。诗人静静坐着,等待着空旷的森林中的月亮,远处的山峦显得遥远而模糊。

注释:

  • 幽居:隐居的生活,指远离喧嚣的生活状态。
  • 无一事:没有任何事情,表示一种闲适的状态。
  • 静者意常閒:心情安静的人常常感到悠闲。
  • 竹院:竹子围绕的院落。
  • 柴门:用木柴做的门,隐喻简朴的生活。
  • 蝉声:蝉鸣声,代表夏秋季节的自然声音。
  • 秋色:秋天的色彩,象征着宁静和成熟。
  • 空林月:空旷的森林中的月光。
  • 迢遥:遥远的意思。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幽居”与“竹院”可以联想到古代隐士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反映了中国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昌历,明代诗人,以其山水诗和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文人们往往逃避现实,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居 其一》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淡泊的山居图。开篇“幽居无一事,静者意常閒”,直接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闲适与平和。接下来的“竹院何人到,柴门昼亦关”,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幽静的环境,柴门紧闭,暗示了远离世俗喧嚣的态度。

“蝉声深树里,秋色古松间”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蝉声代表着夏秋交替的时节,而古松则象征着岁月的沉淀。最后两句“坐待空林月,迢遥出远山”,诗人静坐于林中,期待月光洒下,远山的轮廓在夜色中显现,营造出一种渺远而超然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整首诗以清幽的环境和宁静的心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孤独生活的深刻理解,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居无一事:表现出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
  2. 静者意常閒:说明内心的宁静与恬淡。
  3. 竹院何人到:描绘了无人打扰的生活环境。
  4. 柴门昼亦关:强调与世隔绝的意境。
  5. 蝉声深树里:融入自然声音,增添诗意。
  6. 秋色古松间:季节的变化与古老的松树相映成趣。
  7. 坐待空林月:传达诗人静待自然美景的心情。
  8. 迢遥出远山:远山的轮廓象征着人生的遥远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幽静的山居。
  • 拟人:蝉声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 对仗:整首诗中的句子大多对仗工整,增加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象征隐逸的生活态度。
  • 竹院:代表自然环境与清雅气质。
  • 蝉声:夏秋的声音,象征时光流逝。
  • 秋色:象征成熟与宁静的状态。
  • 古松:象征长久与坚韧。
  • 空林月:象征宁静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静者意常閒”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A. 焦虑
    B. 宁静
    C. 忧伤

  2. 诗句“坐待空林月”中的“月”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之美
    C. 诗人的孤独

  3. 诗人为何在“竹院”中感到无人到访? A. 他想要安静
    B. 他不喜欢人
    C. 他在等待朋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但更强调自然景色与人心的和谐。冯昌历的《山居 其一》则更着重于个人内心的宁静和孤独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不同的精神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冯昌历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诗词中的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