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
时间: 2025-01-14 11:07: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兹岳蕴虚诡,凭览趣亦赡。
九峰相接连,五渚逆萦浸。
层阿疲且引,绝岩畅方禁。
溜众夏更寒,林交昼常荫。
伊余久缁涅,复得味恬淡。
愿逐安期生,于焉惬高枕。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峰蕴含着虚幻的美丽,凭借它的视野,趣味也显得丰富。
九座峰峦相连,五条小溪逆流而入。
层层山阿让我感到疲惫,而绝壁则让我畅快无阻。
溪水在夏季变得更为寒冷,交错的树林使得白天总是阴凉。
我在这里已经沉浸很久,再次体会到那种淡泊的味道。
我希望能够追随安期生的步伐,在这里恬静地高枕而眠。
注释:
字词注释:
- “兹岳”:这座山。
- “虚诡”:虚幻而美丽的景象。
- “凭览”:凭借视野,眺望。
- “趣亦赡”:趣味也很丰富。
- “阿”:山的边缘或坡度。
- “疲且引”:感到疲惫又想要停留。
- “畅方禁”:畅快无阻。
- “溜众夏更寒”:溪水在夏天依然寒冷。
- “林交昼常荫”:树林交错,白天常有阴凉。
- “缁涅”:指沉浸于黑暗的状态,暗指内心的宁静。
- “安期生”:古代隐士,象征追求宁静的理想。
- “高枕”:高枕而眠,形容安然入睡。
典故解析:
“安期生”是指《庄子》中的隐士,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常被用作理想的隐居生活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铄,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诗著称,善于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体的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开头以“兹岳蕴虚诡”引出山的神秘与美丽,接着通过“九峰相接连,五渚逆萦浸”描绘出层峦叠嶂与溪流环绕的壮美景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尤其是“复得味恬淡”一句,传达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在结尾,诗人希望能够像安期生那样,追逐自然的宁静,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充分体现了个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兹岳蕴虚诡”:讲述山的虚幻美丽,开启了整个诗的意境。
- “凭览趣亦赡”:通过山的视野,享受丰富的趣味,展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九峰相接连,五渚逆萦浸”:描绘了九座峰峦和五条溪流的美妙景观。
- “层阿疲且引,绝岩畅方禁”:表达了在层层山阿中感到疲惫,却又在绝壁中感受到畅快。
- “溜众夏更寒,林交昼常荫”:描写了溪水的寒冷与树林的荫凉,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伊余久缁涅,复得味恬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愿逐安期生,于焉惬高枕”: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渴望在此安然入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景色与内心的情感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之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层阿疲且引,绝岩畅方禁”,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岳:象征高远与理想,代表诗人的追求与向往。
- 溪水:象征流动与时间,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转。
- 树林:象征隐秘与宁静,为诗人提供了内心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安期生”象征什么?
A. 逍遥自在的隐士
B. 追求名利的人
C. 旅行者 -
“九峰相接连,五渚逆萦浸”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的孤独
B. 峰峦与溪水的美好景观
C. 城市的繁华 -
诗人希望追逐什么样的生活?
A. 繁华热闹
B. 安宁淡泊
C. 权力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山水,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关于山水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刘铄《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 vs 王维《山居秋暝》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强调孤独与幽静,而刘铄则更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 《南北朝文学史》
-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