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热三首 其三
杜甫
朱李沈不冷,彫胡炊屡新。
将衰骨尽痛,被褐味空频。
歘翕炎蒸景,飘飖征戍人。
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盛夏的酷热。朱红的李子和深色的枣子在烈日下显得特别不凉快,雕刻的胡须似乎在不停地被火焰烘烤。身体的痛苦让我感到衰弱,穿着粗布衣物的我似乎吃不饱。阳光像热浪一样袭来,远方的戍楼也在这炎热中飘摇。虽说十年间我都能卸下铠甲,但为了你,还是愿意用手帕沾一沾汗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朱李:红色的李子,象征炎热的夏季。
- 沈不冷:指在炎热的天气中,朱李依旧不凉快。
- 彫胡:雕刻的胡须,形容男人的胡须。
- 炊屡新:形容吃的东西更新鲜。
- 将衰骨尽痛:身体已经衰老,感到疼痛。
- 被褐:穿着粗布衣物。
- 歘翕:形容热浪的起伏。
- 飘飖:形容人在热浪中飘动不定。
- 征戍人:指在边防戍守的士兵。
- 解甲:卸下铠甲,象征战斗的结束。
典故解析
- 十年可解甲:暗指杜甫在动乱年代中的艰辛,十年征战,随时准备离开战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生于隋末唐初动荡的时代,历经安史之乱,生活艰辛,诗风沉郁,内容充满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表现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创作背景
《热三首》是杜甫在夏季创作的,表现了他对酷热天气的感受。在诗中,他不仅描绘了炎热的自然环境,也融入了个人的苦恼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他身处乱世的复杂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酷热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杜甫对个人身体与精神痛苦的深刻感受。开篇的“朱李沈不冷”,鲜明地表达出炎夏的燥热,而“彫胡炊屡新”则通过对烹饪场景的刻画,传递出一种生活的繁忙与无奈。全诗的意象交织,既有对自然的直观描绘,也有对个人状态的深刻反思。
杜甫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如“歘翕炎蒸景”,生动地传达了热浪袭来的感觉,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一句“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则流露出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尽管身处困境,他依旧愿意为朋友奉献,这种情感让整首诗在酷热中更显温暖与人性光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朱李沈不冷:朱红的李子在烈日下显得更为沉重,暗示着炎热的天气。
- 彫胡炊屡新:描写了炎热中人们忙于烹饪的情景,反映出生活的无奈。
- 将衰骨尽痛:表达了身体的疲惫与痛苦。
- 被褐味空频:粗布衣物的穿着与吃不饱的状态,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 歘翕炎蒸景:形容热浪的起伏,描绘出一种压迫感。
- 飘飖征戍人:远方的戍守士兵在热浪中显得无力。
- 十年可解甲:虽然在战乱中生活艰辛,但仍然渴望解除战斗的状态。
- 为尔一沾巾:最终将感情寄托在朋友身上,愿意分享自己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炎热天气比作烘烤,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朱李沈不冷,彫胡炊屡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人格化,使情感更加具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炎热夏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痛苦,透过个人的体验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李:象征着夏季的炎热,代表自然的无情。
- 彫胡:代表生活的繁忙与无奈。
- 衰骨:象征着诗人的身体状态与心境。
- 征戍人:体现了战乱带来的不安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水果
b) 一种花
c) 一种树木
d) 一种饮品 -
“十年可解甲”的意思是?
a) 十年后能放下武器
b) 十年后能回家
c) 十年后能退休
d) 十年后能发财 -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痛苦与思念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 a) 一种水果
- a) 十年后能放下武器
- b) 痛苦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夏日绝句》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李白:杜甫的诗往往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与个人的痛苦,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由。杜甫在《热三首》中对夏日的描绘,展现了他在艰难环境中的思考,而李白在《静夜思》中则在宁静的夜晚反思乡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与环境描写上各具特色,构成了唐诗的丰富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热三首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