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圭峰
作者: 刘鸣世 〔明代〕
风急残钟断,山遥古寺微。
正堪松树下,卧看晚云飞。
击石试新茗,弹棋掩竹扉。
斜阳烟火绝,鸟道一僧归。
白话文翻译:
风急促,残钟声已断,远处的古寺在山中显得渺小。
正好在松树下,躺着看着晚霞中的云彩飘飞。
击打石头试饮新泡的茶,弹棋时关上竹制的门扉。
斜阳下,烟火的气息渐渐消失,鸟道上有一位僧人正缓缓归来。
注释:
- 风急: 风势强烈,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 残钟: 古寺中的钟声,此处指钟声已断,暗示时间的流逝。
- 古寺: 远处的寺庙,象征着悠久的历史和宁静的氛围。
- 堪: 值得,适合的意思。
- 松树下: 松树象征长寿和坚韧,提供了一个宁静的栖息地。
- 卧看: 躺着观看,表达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
- 击石试新茗: 击石是指用石头敲击,可能是为了研磨或制作茶具,试新茗则是品尝新泡的茶。
- 斜阳: 夕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
- 烟火绝: 烟火的气息逐渐消失,表明宁静的夜晚即将来临。
- 鸟道: 鸟儿飞行的道路,寓意自然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鸣世,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山水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充满哲理和思考。
创作背景:
《游圭峰》写于作者游览圭峰山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宁静。此时明代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多有游山玩水的习惯,借以抒发情怀,寄托理想。
诗歌鉴赏:
《游圭峰》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游览圭峰时的所见所感。从“风急残钟断”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钟声的消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给人一种惆怅的感觉。接着,诗人选择在松树下卧看晚云,描绘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击石试新茗”和“弹棋掩竹扉”,进一步刻画了一个闲适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击石试新茗”这一句,表现了对茶文化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斜阳烟火绝,鸟道一僧归”则给整首诗带来了深远的意境,夕阳的余晖渐渐消逝,烟火气息的消散暗示着夜晚的来临,而归来的僧人则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宁静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急残钟断: 描述了风声急促,古钟的声音已经断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山遥古寺微: 远处的古寺显得微小,表现出遥远与孤寂。
- 正堪松树下: 在松树下正合适,暗示静谧与适宜的环境。
- 卧看晚云飞: 躺着看着晚霞中的云彩,表现出悠闲自在的心境。
- 击石试新茗: 击打石头,试饮新泡的茶,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
- 弹棋掩竹扉: 弹棋时关上竹门,象征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斜阳烟火绝: 夕阳西下,烟火的气息渐渐消失,带来宁静的氛围。
- 鸟道一僧归: 鸟儿飞行的道路上,一位僧人缓缓归来,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 “斜阳烟火绝”用烟火来比喻人间的繁华与宁静的对比。
- 拟人: “鸟道”赋予鸟道以生命,表现自然的和谐。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
- 古寺: 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松树: 象征着长寿、坚韧与宁静。
- 晚云: 代表着美好的瞬间与自然的变化。
- 茶: 象征着文人的雅趣与生活的细腻。
- 斜阳: 象征着宁静、结束与沉思。
- 僧: 代表着内心的安宁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古寺”一词主要象征什么? A. 现代化
B. 历史与文化
C. 自然灾害
D. 繁华都市 -
诗人选择在松树下卧看晚云,体现了什么样的心态? A. 忧虑
B. 悠闲自在
C. 追求名利
D. 对未来的迷茫 -
“斜阳烟火绝”中“烟火”指代什么? A. 繁华
B. 烟雾
C. 美食
D. 灾难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秋天的美景,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和《游圭峰》有相似的主题。
- 李白的《庐山谣》则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绪,相较于刘鸣世的淡泊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品鉴》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