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居即事
作者: 吴湘 〔清代〕
结庐幽境尽堪誇,
青嶂疏篱一径斜。
客到茶炉烧木叶,
春来柴担斫山花。
白云深处环多岭,
绿树丛中只几家。
待到三秋枫似锦,
高人亦自爱停车。
白话文翻译:
在这幽静的山居处,真是值得夸耀;
青山环绕,疏落的篱笆旁小路斜斜延伸。
客人来到,茶炉上烧着木叶,
春天到来,柴担上砍下的山花。
白云深处环绕着许多山岭,
绿树丛中仅有几户人家。
等到三秋时节,枫树如锦般绚烂,
高人们也自会停下车来欣赏。
注释:
- 结庐:在此指建造房屋,隐居的意思。
- 幽境:幽静的环境。
- 青嶂:青色的山岭。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客到:客人到来。
- 茶炉:用来烧水泡茶的炉子。
- 柴担:用来挑运柴火的担子。
- 斫:砍、劈。
- 白云深处:白云环绕的地方。
- 环多岭:四周有很多山岭。
- 只几家:仅有几户人家。
- 三秋:秋天的第三个月,指农历九月。
- 枫似锦:形容秋天枫叶的美丽,像锦缎一样。
- 高人:指高雅的人士。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确的历史典故引用,但“高人”一词常常指代隐居于山林中的文人或高士,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湘,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诗歌创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喜好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山居即事》写于诗人隐居山林之时,表现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同时也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世纷扰的超然。
诗歌鉴赏:
《山居即事》是一首描绘山中隐居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清新的自然景色和质朴的生活情趣。开篇“结庐幽境尽堪誇”,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所居环境的自豪感。诗中“青嶂疏篱一径斜”描绘了山道和篱笆的静谧,营造了一种安宁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场景,如“客到茶炉烧木叶”,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春天的柴火和山花,暗示生活的自然与简单,诗人似乎在享受着这种朴素而真实的快乐。之后“白云深处环多岭,绿树丛中只几家”,展现了群山环绕与人烟稀少的自然环境,显得宁静而美好。
最后两句“待到三秋枫似锦,高人亦自爱停车”,通过秋天的色彩变化,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对高洁人生态度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优雅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结庐幽境尽堪誇: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建房,真是值得夸耀。
- 青嶂疏篱一径斜:青山环绕,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斜延。
- 客到茶炉烧木叶:客人来到,茶炉上正在烧木叶。
- 春来柴担斫山花:春天到来,柴担上砍下的山花。
- 白云深处环多岭:白云深处环绕着很多山岭。
- 绿树丛中只几家:绿树丛中只有几户人家。
- 待到三秋枫似锦:等到秋天时,枫树如锦般绚丽。
- 高人亦自爱停车:高人们自然会停下车来欣赏。
修辞手法:
- 对比:宁静的山居生活与喧嚣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比喻:将“枫似锦”比作锦缎,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的自然景色及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人间纷扰的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静谧与自然。
- 茶炉:象征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柴担:象征日常生活的朴素。
- 白云与枫叶:象征四季变换与自然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居即事》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吴湘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
A. 隐士
B. 学者
C. 商人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山居生活的赞美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与《山居即事》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隐居生活,但王维的诗歌更强调静谧与和谐,而吴湘的诗则更加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的意象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