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董卓传》

时间: 2025-01-19 19:55:57

巨妖吐毒气如蒸,谁遣腥膻汉帝陵。

烟断洛阳残火在,为他吹著点脐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巨妖吐毒气如蒸,
谁遣腥膻汉帝陵。
烟断洛阳残火在,
为他吹著点脐灯。

白话文翻译:

一只巨大的妖怪吐出毒气,像蒸汽一样弥漫开来,
是谁让这腥臭的气味侵袭了汉帝的陵墓呢?
烟雾散去,洛阳的残火依然在燃烧,
为了他,点燃了一盏小小的灯。

注释:

  • 巨妖:指的是董卓,历史上被视为暴君、妖孽的人物。
  • 腥膻:形容气味刺鼻、难闻,通常与腐烂或尸体有关。
  • 汉帝陵:汉朝皇帝的墓陵,象征着对历史的尊重与反思。
  • 烟断:烟雾散去,表示一切尘埃落定。
  • 脐灯:小灯,象征着希望或微弱的光明。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汉帝陵”可追溯至汉朝,董卓因其暴政,给历史留下了负面影响。诗中提及的“洛阳”是古代汉朝的都城,象征着权力与历史的中心。通过妖怪的形象,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龙翰,宋代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历史人物,追求真情实感。

创作背景:

《读董卓传》是吴龙翰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创作的一首诗,借助董卓这一历史人物,表达了对暴政的愤怒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董卓的恶行与历史的沉重,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切反思和对暴政的控诉。开篇的“巨妖吐毒气如蒸”生动地描绘了董卓的阴险与狡诈,仿佛他如同一个恶鬼,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息。接着,诗人以“谁遣腥膻汉帝陵”提出疑问,暗含对历史责任的追问,仿佛在指责那些对历史沉默的人们。第三句“烟断洛阳残火在”则是对历史的总结,尽管烟雾散去,但那段历史的伤痛依然存在。最后一句“为他吹著点脐灯”则是对未来的微弱希望,即使在黑暗中,也要寻找一丝光明。整首诗情感深邃,寓意深远,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巨妖吐毒气如蒸:形容董卓如同邪恶的妖怪,散发着令人厌恶的气息。
  2. 谁遣腥膻汉帝陵:对历史的质疑,反映出对暴政的痛恨。
  3. 烟断洛阳残火在:历史的痕迹依然存在,虽经历风雨,依然留有余温。
  4. 为他吹著点脐灯:在黑暗中寻求一丝光亮,象征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董卓比作巨妖,突出了其恶劣的形象。
  • 拟人:烟雾和火焰仿佛有自己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历史人物的批判与反思,强调了暴政带来的痛苦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巨妖:象征暴政与邪恶。
  • 腥膻:象征历史的黑暗与痛苦。
  • 汉帝陵:象征历史的沉重与责任。
  • 脐灯:象征微弱的希望与未来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巨妖”在诗中指代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邦
    B. 曹操
    C. 董卓
    D. 司马懿

  2. “为他吹著点脐灯”中“脐灯”象征什么?
    A. 暴政
    B. 未来的希望
    C. 历史的沉重
    D. 个人的悲伤

  3. 诗中提到的“汉帝陵”是指哪个朝代的皇帝墓?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

  1. C. 董卓
  2. B. 未来的希望
  3. A. 汉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赤壁赋》 (苏轼)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读董卓传》都涉及对历史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侧重于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后者则集中在对暴政的控诉与反思。两者风格各异,却都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历史的回响:对古代诗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