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庐山山下汤泉
作者: 白居易
一眼汤泉流向东,
浸泥浇草暖无功。
骊山温水因何事,
流入金铺玉甃中。
白话文翻译:
这眼汤泉水流向东边,
浸湿泥土,浇灌草木却没有什么功效。
骊山的温泉水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竟然流入了金铺玉甃的地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汤泉:温泉,水温较高,通常用于沐浴和疗养。
- 浸泥:浸泡泥土。
- 浇草:浇灌草木。
- 骊山:位于陕西省,是著名的山脉,因与温泉相关而提及。
- 金铺玉甃:形容温泉水流入华丽的地方,可能指昂贵的建筑或装饰。
典故解析:
- 骊山:在唐代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常被诗人提及,与历史和传说相关(如王者之墓等)。
- 温泉:在中国古代,温泉被视为神奇的存在,具有疗效和享乐的双重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心民生而受到广泛欢迎。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结合个人的经历和社会的变化,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眼汤泉的景象,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泉水的流动,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开头两句用“流向东”和“浸泥浇草”描绘了泉水的流动情景,尽管表面上看似生机勃勃,但“暖无功”却暗示着一种无奈与失落,似乎在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与人类的渺小。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骊山的温泉,提出了“因何事”的疑问,带有一种哲学思考的意味。这种转折不仅使诗歌层次分明,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思。最后一句“流入金铺玉甃中”则用奢华的意象反衬出泉水的流向,似乎在批判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利用。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味深远,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反映出唐代社会的变迁与诗人内心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眼汤泉流向东:描绘泉水流动的方向,展现自然景象。
- 浸泥浇草暖无功:虽然泉水温暖,但对泥土和草木的滋润却没有显著效果,暗示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类的局限。
- 骊山温水因何事:提出疑问,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与探索。
- 流入金铺玉甃中:华丽的意象与自然的质朴形成对比,可能暗指人类的贪婪与对自然的无节制利用。
修辞手法:
- 对比:温泉的自然状态与人类社会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通过对泉水的描绘赋予其情感,体现人类对自然的感受。
- 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加诗歌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类行为的反思,暗含对人类行为的批判与对自然的呼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汤泉:象征温暖、生命与自然的馈赠。
- 骊山: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历史的厚重。
- 金铺玉甃:象征人类社会的奢华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汤泉”流向哪个方向?
A. 南
B. 东
C. 西
D. 北 -
“暖无功”指的是什么?
A. 泉水太冷
B. 泉水没有影响泥土和草木
C. 泉水过于温暖
D. 泉水流动太快 -
“骊山温水因何事”中“因何事”的意思是?
A. 因为天气
B. 因为人类
C. 为什么
D. 因为植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题庐山山下汤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白居易更注重社会现实和人类对自然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加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