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鸥撒浪三千里,
暮草摇风一万畦。
黛色浅深山远近,
碧烟浓淡树高低。
白话文翻译:
白话文翻译:
飞翔的海鸥在波浪上漫游,跨越了三千里的海面;
傍晚的草地在风中摇曳,像是一片片万畦的田地。
远处的山峦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黛色,
浓淡不同的绿色烟雾中树木高低错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鸥:指的是海鸥,飞翔的鸟类,寓意自然之美。
- 撒浪:撒开波浪,形容海面波涛汹涌的景象。
- 暮草:傍晚的草,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
- 摇风:草在风中摇动,展现生机与动感。
- 黛色:深蓝色,形容远山的颜色。
- 碧烟:指青色的烟雾,形容树木在远处的模糊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细腻观察。诗中景象常见于古代文人笔下,表达了对山水的向往和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作品展示了对自然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情感。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写景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寄托于壮丽的山水之间。
诗歌鉴赏:
《入洞庭望岳阳》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洞庭湖和岳阳的壮丽景色。诗的开头以“飞鸥撒浪”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海鸥在湖面上翱翔的景象,寓意着自由与活力。接着,诗人转向草地的描写,“暮草摇风”让人感受到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自然的和谐。
“黛色浅深山远近”则通过对远山色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景色的细腻观察。山的颜色变化,既是对自然的描绘,也象征了人生的起伏,深浅相间,正如人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最后一句“碧烟浓淡树高低”,则通过对树木的高低与烟雾的浓淡对比,再次强调了自然的层次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写景抒情的风格,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鸥撒浪三千里:开篇以“飞鸥”描绘动态的自然,三千里展现广阔的视野,暗示诗人胸怀壮志。
- 暮草摇风一万畦:黄昏时分,草地在风中摇曳,生动表现了傍晚的宁静与美丽。
- 黛色浅深山远近:远山的色彩变化,传达了山的深远与层次感,象征人生的复杂与多面性。
- 碧烟浓淡树高低:树木的高低与烟雾的浓淡形成对比,展现自然的层次,寓意人事的无常与变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飞鸥撒浪”形象地表达海鸥的自由。
- 对仗:如“浓淡”与“高低”的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草与风的互动赋予了生动的情感,体现了自然的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和谐的自然与人心灵的统一,传达出一种简约而深远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鸥:象征自由、洒脱的精神。
- 暮草:寓意宁静与归属感。
- 黛色山:代表人生的深邃与复杂。
- 碧烟: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鸥”主要象征了什么?
A. 自由
B. 伤感
C. 孤独 -
“黛色浅深”中的“黛色”指的是?
A. 红色
B. 深蓝色
C. 绿色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描绘自然的层次感?
A. 通过声音
B. 通过色彩
C. 通过气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以雄伟的泰山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而杨收的《入洞庭望岳阳》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二者在主题与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