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宦长为客,虚名不救贫。
又看新过雁,仍是未归人。
茅屋寒谁补,柴车晚自巾。
清云有知己,潦倒若为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外为官多年,生活贫困,名声并不能帮助自己改善困境的无奈。诗人看到归来的大雁,心中感到孤独与惆怅,自己也像那未归的人一样。寒冷的茅屋没有人来修补,晚归的柴车只能用自己的衣物遮蔽。虽然生活潦倒,但心中仍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到在落魄中彼此相知的温暖。
注释:
- 薄宦:指的是官职微薄,身为小官。
- 虚名:指空洞的名声,没有实质意义。
- 新过雁:指候鸟大雁,象征离去和归来。
- 未归人:指的是那些未能回到故乡的人,表达孤独感。
- 茅屋:指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贫困。
- 柴车:用来运送柴火的车,象征艰苦的生活。
- 清云:指的是高远的云彩,象征志向或理想。
- 潦倒:形容生活困苦,身处逆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鲜于枢(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晚秋时节,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严峻现实以及个人的无奈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困惑。开篇“薄宦长为客,虚名不救贫”直接点出作者身处的境况,身为小官,却生活清贫,名声无用。通过“又看新过雁”这一意象,诗人引入了思乡的情感,显现出对归属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接下来的“茅屋寒谁补,柴车晚自巾”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份孤独感,寒冷的屋子无人修缮,生活的艰辛让人倍感无助。结尾“清云有知己,潦倒若为亲”是一种超然的自我安慰,尽管生活艰难,但仍然有知己相伴,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宦长为客:身为小官,常常在外,感到如同客人般漂泊。
- 虚名不救贫:空有名声,却无法改善贫困的生活。
- 又看新过雁:看到归来的大雁,唤起思乡之情。
- 仍是未归人:自己依然是未能归家的人,感到孤独。
- 茅屋寒谁补:寒冷的茅草屋没有人来修补,表达生活的困境。
- 柴车晚自巾:晚归的柴车只能用自己的衣物来遮蔽,象征着无奈。
- 清云有知己:心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到温暖和慰藉。
- 潦倒若为亲:尽管生活艰难,但与知己相伴,感到亲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薄宦长为客,虚名不救贫”中,前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大雁、茅屋、柴车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个人的困境与孤独,表达了对友谊和志同道合者的珍视,展现了在逆境中仍然渴望理解与支持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雁:代表归乡与思念。
- 茅屋:象征贫困与无助。
- 柴车: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劳作。
- 清云:代表理想与志同道合的朋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薄宦”指的是什么? A. 官职微薄
B. 生活富裕
C. 身在他乡 -
“清云有知己”中的“知己”指的是? A. 朋友
B. 家人
C. 旅伴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孤独感? A. 冰雪
B. 大雁
C. 明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鲜于枢的《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鲜于枢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生活的无奈,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诗句表达对酒的寄情与对友的渴望,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