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王孙 垂虹桥
作者: 华文炳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垂虹垂柳正如丝。
油碧春江二月时。
酒旆临风映水湄。
比红儿。
十五吴娃唱竹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垂虹和垂柳如丝般柔美,油绿的江水在二月的春光中闪耀。酒旗在微风中摇曳,映照着水边的风景。比起那红色的小姑娘,十五岁的吴娃正在唱着《竹枝词》。
注释:
- 垂虹: 指彩虹挂在空中,形容美丽的景象。
- 垂柳: 柳树低垂的枝条,常用来象征柔美、哀愁。
- 油碧: 形容水色清澈如油,鲜亮的绿色。
- 酒旆: 酒旗,指饮酒时悬挂的旗帜。
- 水湄: 水边,岸边。
- 比红儿: 比起红色的小姑娘,这里强调吴娃的美丽。
- 吴娃: 指的是吴地的女子,特指年轻的姑娘。
- 竹枝: 《竹枝词》是古代流行的民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文炳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民间风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春天是诗人感怀自然、抒发情感的时节,描绘了春江的美丽景致和人们的欢快心情。
诗歌鉴赏:
《忆王孙 垂虹桥》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首句“垂虹垂柳正如丝”,用“垂”字巧妙地描绘了虹与柳的柔美,展现出一种轻盈的感觉。接下来的“油碧春江二月时”则营造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春江图,色彩的运用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旺盛生命力。诗中“酒旆临风映水湄”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酒旗迎风飘扬,水面波光粼粼,令人心生愉悦。而最后一句“比红儿。十五吴娃唱竹枝”则将诗意推向高潮,吴娃的歌声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轻快与欢愉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垂虹垂柳正如丝”: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展现出柳枝的柔和和虹的绚丽。
- “油碧春江二月时”:强调春江的清澈和生机,二月的春天正是万物复苏之时。
- “酒旆临风映水湄”:描绘饮酒欢聚的场景,酒旗迎风,倒映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景象。
- “比红儿。十五吴娃唱竹枝”:用吴娃的歌声来点缀整首诗,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修辞手法:
- 比喻:“垂虹垂柳如丝”,通过比喻将虹和柳的柔美形象化。
- 对仗:“酒旆临风映水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人们的欢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垂虹: 象征美好与希望。
- 垂柳: 代表柔情与哀愁。
- 春江: 代表生机与活力。
- 吴娃: 代表青春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垂虹垂柳正如丝”中的“如丝”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彩虹
B. 柳枝
C. 两者都对
D. 以上都错 -
诗中提到的“酒旆”是什么?
A. 酒旗
B. 酒杯
C. 酒壶
D. 酒坛 -
“十五吴娃唱竹枝”中的“吴娃”指的是?
A. 年轻女孩
B. 老人
C. 男孩
D. 动物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和人情。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华文炳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生活气息,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