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截溪将断,川回路忽通。
鸟声青嶂里,人语翠微中。
玄圃参差是,桃源想像同。
平生苦行役,翻爱打头风。
白话文翻译:
山势似乎要截断溪水,河流回转却忽然通畅。
青翠的山谷中传来鸟鸣,隐约有人声在翠绿的山间。
那参差不齐的园圃,仿佛与桃源的景象相同。
我这一生辛勤劳作,反而更喜欢迎着风行走。
注释:
- 山截:山势高耸,似乎要截断溪水。
- 溪:小河、小溪。
- 青嶂:青翠的山峦。
- 翠微:翠绿的山间,形容环境优美。
- 玄圃:指深邃的园圃,常用来形容幽静的地方。
- 桃源:源自《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 打头风:迎着风行走,表明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典故解析:
“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与世隔绝的美好生活环境。诗中提到“桃源”是用来表达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鲜于枢,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作者可能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建德溪行二首 其一》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以“山截溪将断,川回路忽通”开头,便营造出一种山水交错、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象。溪水的流动与山势的高耸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变化。
接着“鸟声青嶂里,人语翠微中”,将鸟鸣与人声相结合,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氛围,诗人似乎在此时此刻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安宁。“玄圃参差是,桃源想像同”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理想境界的描绘,诗人借助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憧憬。最后一句“平生苦行役,翻爱打头风”则道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尽管经历了辛苦,依旧热爱迎风而行的自由,显示出一种乐观与坚定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致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鲜于枢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截溪将断,川回路忽通:描写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自然的神秘与不可预测。
- 鸟声青嶂里,人语翠微中: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玄圃参差是,桃源想像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借用桃源的意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平生苦行役,翻爱打头风: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积极面向生活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桃源”比喻理想生活。
- 对仗:如“鸟声”与“人语”,形成声与声的和谐对照。
- 拟人:自然景象如溪水、山峦被赋予生命,增添了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高耸的理想与追求。
- 溪水:流动的生命,象征着变幻与生命的延续。
- 鸟声:自然的声音,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桃源:理想与世外桃源的象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源”与哪位古代诗人有关?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
“山截溪将断,川回路忽通”中的“截”字可以理解为?
A. 断开
B. 连接
C. 流动
D. 磨平 -
诗人对“打头风”的态度是?
A. 厌烦
B. 害怕
C. 热爱
D.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鲜于枢的《建德溪行》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均描绘自然之美,但鲜于枢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陶渊明《桃花源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