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中山亭子》

时间: 2025-01-08 01:15:47

日日尘沙里,深愁行路难。

孤亭自超旷,过客暂盘桓。

霜重飘梧叶,云轻度石栏。

不能千日醉,幸托一枝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息中山亭子 唐顺之 〔明代〕 日日尘沙里,深愁行路难。 孤亭自超旷,过客暂盘桓。 霜重飘梧叶,云轻度石栏。 不能千日醉,幸托一枝安。

白话文翻译: 每天在尘沙中奔波,深深忧愁行路的艰难。 孤独的亭子显得格外超然旷达,过往的旅客在此短暂停留。 霜重使得梧桐叶飘落,轻云缓缓越过石栏。 不能长久地沉醉,幸好有这一处可以依托安身。

注释:

  • 尘沙:比喻繁忙的世俗生活。
  • 行路难:比喻人生旅途的艰难。
  • 孤亭:孤独的亭子,象征超脱世俗的境界。
  • 超旷:超然旷达,心境开阔。
  • 盘桓:停留,徘徊。
  • 霜重:指霜很重,天气寒冷。
  • 飘梧叶:梧桐叶因霜重而飘落。
  • 云轻:云朵轻盈。
  • 度石栏:越过石栏杆。
  • 千日醉:比喻长时间的沉醉或逃避现实。
  • 一枝安:比喻一处可以安身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约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代文学家、军事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旅途中的某个休息时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旅途中,经过一座山亭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通过“尘沙”、“孤亭”、“霜重”、“云轻”等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诗中的“孤亭”象征着超然物外的境界,而“霜重飘梧叶,云轻度石栏”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烘托这种心境。最后两句“不能千日醉,幸托一枝安”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1. “日日尘沙里,深愁行路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人生旅途艰难的感慨。
  2. “孤亭自超旷,过客暂盘桓。”:孤亭象征着超脱世俗的境界,过客在此短暂停留,体现了作者对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
  3. “霜重飘梧叶,云轻度石栏。”: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心境,霜重使得梧桐叶飘落,云轻越过石栏,营造了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
  4. “不能千日醉,幸托一枝安。”: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不能长久地沉醉于逃避现实,但幸好有这一处可以依托安身。

修辞手法:

  • 比喻:“尘沙”比喻繁忙的世俗生活,“孤亭”比喻超脱世俗的境界。
  • 拟人:“云轻度石栏”中的“度”赋予了云朵以人的动作,使其显得轻盈而有意境。
  • 对仗:“霜重飘梧叶,云轻度石栏”中的“霜重”与“云轻”、“飘梧叶”与“度石栏”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远的意境。

意象分析:

  • 尘沙:象征繁忙的世俗生活。
  • 孤亭:象征超脱世俗的境界。
  • 霜重:象征寒冷和沉重,与“飘梧叶”一起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
  • 云轻:象征轻盈和自由,与“度石栏”一起营造了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孤亭”象征着什么? A. 超脱世俗的境界 B. 繁忙的世俗生活 C. 寒冷和沉重 D. 轻盈和自由

  2. “霜重飘梧叶,云轻度石栏”中的“度”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C. 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D. 对人生旅途艰难的感慨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超脱境界的向往。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艰难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唐顺之的《息中山亭子》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超脱境界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唐顺之的诗则更加注重心境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顺之的《息中山亭子》。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唐顺之的其他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顺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