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阻风》
时间: 2025-01-01 13:29: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应县阻风 归有光 〔明代〕
夜泊淮阴城,蚤向淮南路。 理棹逢西风,猖狂恣号怒。 清河千里中,东风日相误。 祈此一日风,终竟不可遇。 苍天岂有心,莫可诘其故。 但看北去舟,凌风如飞渡。 翻为去人快,顿忘吾所务。 淼淼湖披深,今日何可渡?
白话文翻译:
夜晚停泊在淮阴城,早早地向淮南方向出发。 整理船桨时遇到了西风,它狂野地呼啸着。 在清澈的河流中千里行舟,东风却每日误事。 祈求这一天的风,终究是遇不到。 苍天难道有心吗?无法追究其原因。 只看那些北去的船只,乘风破浪如飞一般。 反而让离去的人感到快乐,我顿时忘记了我的任务。 湖水茫茫深邃,今天怎能渡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夜泊:夜晚停船。
- 蚤:早。
- 理棹:整理船桨。
- 猖狂:狂野,肆无忌惮。
- 恣号怒:肆意呼啸。
- 清河:清澈的河流。
- 东风日相误:东风每日误事。
- 祈:祈求。
- 终竟:终究。
- 苍天:天空,这里指自然界。
- 莫可诘其故:无法追究其原因。
- 凌风:乘风。
- 翻:反而。
- 顿忘:顿时忘记。
- 淼淼:水势浩大的样子。
- 湖披深:湖水深邃。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文学家,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旅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归有光在宝应县(今江苏宝应)遇到逆风时所作,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困境和对顺利前行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停泊在淮阴城,准备向淮南方向出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逆风的无奈和对顺利前行的渴望。诗中“理棹逢西风,猖狂恣号怒”形象地描绘了西风的狂野,而“清河千里中,东风日相误”则表达了东风的误事。作者祈求风向改变,却终究不可遇,这种无奈通过“苍天岂有心,莫可诘其故”得以体现。最后,作者看到北去的船只乘风破浪,自己却因逆风而无法前行,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中的忧虑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泊淮阴城,蚤向淮南路。
- 夜晚停泊在淮阴城,早早地向淮南方向出发。
- 理棹逢西风,猖狂恣号怒。
- 整理船桨时遇到了西风,它狂野地呼啸着。
- 清河千里中,东风日相误。
- 在清澈的河流中千里行舟,东风却每日误事。
- 祈此一日风,终竟不可遇。
- 祈求这一天的风,终究是遇不到。
- 苍天岂有心,莫可诘其故。
- 苍天难道有心吗?无法追究其原因。
- 但看北去舟,凌风如飞渡。
- 只看那些北去的船只,乘风破浪如飞一般。
- 翻为去人快,顿忘吾所务。
- 反而让离去的人感到快乐,我顿时忘记了我的任务。
- 淼淼湖披深,今日何可渡?
- 湖水茫茫深邃,今天怎能渡过?
修辞手法:
- 拟人:“猖狂恣号怒”将西风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风的狂野。
- 对比:“但看北去舟,凌风如飞渡”与“淼淼湖披深,今日何可渡”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困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中的困境和对顺利前行的渴望。通过描绘逆风的狂野和东风的误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顺利前行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逆境和困难。
- 东风:象征顺利和希望。
- 北去舟:象征顺利前行的船只。
- 淼淼湖披深:象征深邃和不可逾越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猖狂恣号怒”描绘的是什么? A. 东风 B. 西风 C. 北风 D. 南风 答案:B
-
作者祈求的是什么? A. 东风 B. 西风 C. 北风 D. 南风 答案:A
-
诗中“淼淼湖披深”象征什么? A. 顺利前行 B. 深邃和不可逾越的困境 C. 浅水 D. 平静的湖面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旅途中的困境和对顺利前行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归有光《宝应县阻风》:两首诗都表达了旅途中的困境,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归有光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