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学士歌》
时间: 2025-01-01 18:16: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八学士谁比方,争如瑚琏登明堂。立本丹青褚亮赞,至今遗事犹焜煌。有隋之季天壤坼,英雄草昧皆侯王。真人挥霍静区宇,遂偃干戈兴文章。天策弘开盛儒雅,群髦会萃皆才良。丈夫逢时能自见,智谋艺术皆雄长。惜哉嘉猷亦未远,风流犹自沿齐梁。吾读成周卷阿诗,吉士蔼蔼如凤凰。能以六典致太平,远追二帝轶夏商。唐初得士宜比迹,胡为致治非成康。中间岂无河汾徒,唵遏师门竟不扬。吁嗟房杜已如此,何恨薛生先蚤亡。
白话文翻译:
十八位学士谁能比拟,争相如瑚琏般登上明堂。立本以丹青赞褚亮,至今其遗事仍辉煌。隋朝末年天地裂变,英雄草创皆成侯王。真人挥洒静定天下,于是放下干戈兴起文章。天策大开盛行儒雅,群英荟萃皆为才良。大丈夫逢时能自显,智谋艺术皆为雄长。可惜美好策略亦不远,风流仍沿袭齐梁。我读成周卷阿诗,吉士蔼蔼如凤凰。能以六典致太平,远追二帝超越夏商。唐初得士应比肩,为何治世非成康。中间岂无河汾之士,唵遏师门竟不扬。唉,房杜已如此,何恨薛生先早亡。
注释:
-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皿,比喻才德高雅的人。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 立本:指确立根本,这里指确立学问的根本。
- 褚亮:唐代文学家,此处指其学问和品德。
- 焜煌:光辉灿烂。
- 天壤坼:天地裂开,比喻大乱。
- 真人:指有道之人,这里指唐太宗。
- 天策:指唐太宗设立的天策府,聚集文人学士。
- 群髦:指众多的英才。
- 嘉猷:美好的策略。
- 齐梁:指南朝的齐梁文化,这里指文风浮华。
- 成周卷阿诗:指《诗经》中的《周南·卷阿》,赞美贤士。
- 六典:指古代的六种典籍,这里指治理国家的经典。
- 二帝:指尧舜,古代的贤君。
- 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周朝的贤君。
- 河汾徒:指河汾地区的学者,这里指有才学的人。
- 唵遏:阻碍,这里指未能得到重用。
- 房杜:指房玄龄和杜如晦,唐初名臣。
- 薛生:指薛收,唐初文人,早逝。
诗词背景:
作者归有光是明代文人,他的这首《十八学士歌》赞颂了唐初的文人学士,特别是天策府中的十八学士,他们在唐太宗的领导下,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诗中通过对十八学士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文人学士的敬仰以及对唐初文化繁荣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唐初十八学士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文人学士的敬仰和对唐初文化繁荣的向往。诗中“争如瑚琏登明堂”一句,用瑚琏比喻十八学士的高雅才德,形象生动。“立本丹青褚亮赞”则进一步强调了学问的根本和品德的重要性。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成周卷阿诗的引用,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向往和对太平盛世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典雅,意象丰富,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文人学士的深厚情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诗中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如“争如瑚琏登明堂”比喻十八学士的高雅才德,“立本丹青褚亮赞”强调学问的根本和品德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争如瑚琏登明堂”中的比喻,以及“天策弘开盛儒雅,群髦会萃皆才良”中的对仗。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文人学士的赞美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文人学士的深厚情感和对太平盛世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诗中的重要意象包括“瑚琏”、“明堂”、“丹青”、“凤凰”等,这些意象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如“瑚琏”象征高雅才德,“明堂”象征朝廷,“丹青”象征学问和品德,“凤凰”象征贤士。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争如瑚琏登明堂”中的“瑚琏”比喻什么? A. 高雅才德 B. 朝廷 C. 学问和品德 D. 贤士
- 诗中提到的“天策”是指什么? A. 唐太宗设立的天策府 B. 古代的六种典籍 C. 河汾地区的学者 D. 周成王和周康王
- 诗中“吾读成周卷阿诗”中的“成周卷阿诗”是指什么? A. 《诗经》中的《周南·卷阿》 B. 唐初的文人学士 C. 河汾地区的学者 D. 周成王和周康王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阅读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该文同样赞颂了文人学士,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
- 诗词对比:可以对比唐代杜甫的《八阵图》,该诗通过对八阵图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古代贤士的敬仰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唐诗三百首》、《诗经》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诗歌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