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狐裘赊去止三金,大海投鱼两岁沈。鹰马趁风嫌未急,檐阶负日苦长阴。歌闻未必如金石,肘见真应捉领襟。犹喜雪宵看信国,发冲冠顶汗淋淋。
白话文翻译:
狐裘的价格已经高到三两黄金,大海投放捕鱼的结果却沉寂了两年。鹰与马在风中飞驰,却觉得还不够急迫,屋檐下的阳光也让人感到漫长的阴影。歌声传来未必像金石那样坚固,肘间的真情应当紧紧抓住衣襟。即使如此,我还是喜欢在雪夜中观看信国的景象,头发冲天,汗水淋漓。
注释:
字词注释:
- 狐裘:狐狸皮制成的衣服,象征奢华和财富。
- 三金:指三两黄金,形容价格昂贵。
- 大海投鱼:比喻劳而无功,投放在大海中捕鱼却一无所获。
- 鹰马:指鹰和马,象征迅速与力量。
- 檐阶:屋檐和台阶,暗指避阳的地方。
- 金石:比喻声音的坚固,常用来形容歌声的力量。
- 信国:指信任国家,或寓意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典故解析: “鹰马趁风”可理解为追求机遇,反映出对时间和机会的珍惜。“雪宵”则常与清幽、宁静的意境相关,象征一种高洁的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及书法家。他的诗风独特,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狐裘》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碰撞。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狐裘》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狐裘的描写,隐喻了奢华生活背后的无奈与空虚。诗的开头以“狐裘赊去止三金”引入,直接指出了物质的昂贵,却又是“投鱼两岁沈”,揭示了生活的无常与不如意。接下来,诗中对“鹰马”的描绘,体现了追求与机遇之间的紧张关系,既表现了对时间的珍惜,也暗示了一种焦虑。更为深刻的是,诗人在“歌闻未必如金石”中,反思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强调了情感的真实与珍贵。结尾的“犹喜雪宵”则转向一种个人情感的宣泄,在困境中仍然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狐裘赊去止三金”:奢侈的服装价格高昂,暗示物质生活的繁华。
- “大海投鱼两岁沈”:比喻努力付出却没有收获,反映了生活的不易。
- “鹰马趁风嫌未急”:即使有机遇,追求的心态依然急切。
- “檐阶负日苦长阴”:即便阳光普照,心中却感到阴郁,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 “歌闻未必如金石”:艺术的声音未必坚固可靠,意味着情感的脆弱。
- “肘见真应捉领襟”:强调真实的情感应当珍惜。
- “犹喜雪宵看信国”:在困境中仍然向往美好事物,表现出乐观情怀。
- “发冲冠顶汗淋淋”:描绘了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物质与情感进行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
- 对仗:如“鹰马趁风”与“檐阶负日”,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赋予“歌闻”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奢华的狐裘与沉寂的现实,反映了作者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传达出在困顿中仍然保持向往美好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狐裘:象征奢华与物质追求。
- 大海:象征广阔与无常,暗示人生的不可控。
- 鹰马:象征机遇与力量,表达对时间的珍视。
- 雪宵:象征纯洁与梦想,传达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狐裘赊去止三金”中“赊”的意思是: A. 借用
B. 负担
C. 欠下
D. 固定 -
诗中提到的“鹰马”象征: A. 财富
B. 机遇与力量
C. 友谊
D. 自然 -
诗人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A. 悲观
B. 乐观向上
C. 冷漠
D. 忧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徐渭的《狐裘》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前者更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对比,而后者强调及时行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徐渭研究》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