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南中使寄岭外故人》
时间: 2025-01-17 09:35: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逢南中使寄岭外故人
常衮 〔唐代〕
见说南来处,苍梧指桂林。
过秋天更暖,边海日长阴。
巴路缘云出,蛮乡入洞深。
信回人自老,梦到月应沈。
碧水通春色,青山寄远心。
炎方难久客,为尔一沾襟。
白话文翻译:
听说南方来的人,苍梧山指向桂林。
秋天过去后天气更暖,边海的日子长满阴影。
巴蜀的道路云层缭绕,蛮乡的洞穴深邃。
信件往返已久,人与人之间渐渐老去,梦里月光应当沉寂。
碧水流淌带来春色,青山寄托着我远方的心情。
在炎热的南方难以久留,特意为你沾湿衣襟。
注释:
- 苍梧:传说中的山,指代南方的桂林。
- 巴路:指巴蜀地区的道路。
- 蛮乡:南方少数民族的居住地。
- 信回人自老:信件来回往返,人却渐渐老去。
- 沾襟:沾湿衣襟,形容感情的流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衮,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留传,主要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与故人相隔千里,思念之情难以抑制,通过南方使者寄情于故人,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方的使者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开篇通过“见说南来处,苍梧指桂林”引出南方的景象,苍梧山与桂林的指引,暗示了故人可能的去向。接着,诗人描绘了南方的秋天更暖和、日子渐长的景象,传达了南方的温暖与生机。
“巴路缘云出,蛮乡入洞深”,诗人进一步将视野扩展至巴蜀的云雾与蛮乡的深邃,形成了一种对遥远地区的描绘和神秘感。接下来的“信回人自老,梦到月应沈”,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信件的往来似乎只带来了无尽的思念,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时间的流逝中愈加显著。
“碧水通春色,青山寄远心”则转向自然景象,青山碧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思念的寄托。最后一句“炎方难久客,为尔一沾襟”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挂念,渴望能为其流露感情的心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给读者以深深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说南来处,苍梧指桂林:听说南方来的人,指向桂林的苍梧山,暗示故人可能身处桂林。
- 过秋天更暖,边海日长阴:秋天过去后,南方的天气变得更加温暖,边海的日子也拉长了阴影。
- 巴路缘云出,蛮乡入洞深:巴蜀的道路被云雾环绕,蛮乡的洞穴深邃,展现出南方的神秘与美丽。
- 信回人自老,梦到月应沈:信件往返已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因时间而变得疏远,梦里月光似乎也沉寂。
- 碧水通春色,青山寄远心:碧水流淌带来春天的气息,青山则寄托着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 炎方难久客,为尔一沾襟:在炎热的南方难以长久停留,特意为你流露感情,表达深切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青山碧水象征思念之情。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递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南方的自然景象与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怀念与思念,唤起了读者对友情与时间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苍梧:象征南方的美丽与遥远,连接着故人的思念。
- 碧水: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寄托着对故人的美好祝愿。
- 青山:象征稳定与永恒,表达了对故人情感的深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梧”指代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
诗中“信回人自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失落
- D. 期待
-
诗的最后一句“为尔一沾襟”中“沾襟”指的是?
- A. 伤感
- B. 感情的流露
- C. 生活的困顿
- D. 友情的坚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思念情感。
- 王维《送别》:表达离别时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与常衮的《逢南中使寄岭外故人》都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孤独与酒的意象,而常衮则通过自然景象来传达情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