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 其四》
时间: 2025-01-06 10:01:12意思解释
旅兴 其四
原文展示:
秋风肃万物,百虫竞号鸣。
蟪蛄最可怜,切切悲其生。
屣履步庭除,素月圆且明。
玩之不可掇,渺焉忽西倾。
回身掩房闼,怆恍烦虑盈。
太息以终宵,展转难为情。
白话文翻译:
秋风萧瑟,万物都显得肃穆,百虫争相鸣叫。
其中蟪蛄最为可怜,悲切地感叹着自己的生命。
我穿着鞋子走在庭院里,明亮的素月高悬,圆润而明亮。
想要捉住那些虫子,却发现它们渺小而又顷刻间消逝于西边。
回过身来关上房门,心中充满了烦恼与忧虑。
叹息到天亮,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注释:
- 肃:形容秋风带来的萧条、冷清。
- 蟪蛄:一种秋天鸣叫的虫子,常与悲哀相联系。
- 屣履:鞋子。
- 庭除:庭院。
- 素月:明亮的月亮。
- 掇:捉住、采摘。
- 渺焉:形容事物渺小,不可捉摸。
- 怆恍:感到悲伤与迷惘。
- 烦虑盈:心中满是烦恼与忧虑。
- 太息:叹息,表达无奈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浙江温州人,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及军事家。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化名人,以其才华和见识在历史上留有一席之地。刘基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旅兴 其四》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思想碰撞的时期。刘基在诗中以秋天的意象,表达个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感慨,反映了他对时局和自身处境的深思。
诗歌鉴赏:
《旅兴 其四》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秋风肃万物”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脆弱。仔细品味,诗中对蟪蛄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同情,这种虫子常被视为生命短暂的象征,其“切切悲其生”更增添了生命的悲凉感。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庭院中的情景,明亮的月亮与秋虫的鸣叫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孤寂。诗人对虫子的玩味及其“不可掇”的无奈,隐喻着人生中的诸多追求与渴望,总难以实现与把握。
最后几句,诗人感到烦恼与忧虑弥漫心头,夜晚的叹息与辗转反侧的无眠,显露出内心的焦虑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在抒情上极具感染力,表现出对生命的思索、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肃万物:秋风带来肃穆的氛围,暗示生命的凋零。
- 百虫竞号鸣:虫鸣声此起彼伏,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
- 蟪蛄最可怜:蟪蛄的鸣叫在众多虫子中显得孤独而悲伤。
- 切切悲其生:对蟪蛄的命运深感悲切,映射人类的无奈。
- 屣履步庭除:诗人走在庭院,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和孤寂。
- 素月圆且明:明亮的月光照耀,体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玩之不可掇:对虫子的玩耍,表现对存在的无力感。
- 渺焉忽西倾:蟪蛄的生命短暂,象征人生的无常。
- 回身掩房闼:回到房中,象征归属感与内心的逃避。
- 怆恍烦虑盈:忧虑充满心头,体现内心的挣扎。
- 太息以终宵:叹息到天亮,表现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
- 展转难为情:辗转反侧,体现内心的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蟪蛄比作生命的象征,表现生命的脆弱。
- 拟人:虫子的悲鸣赋予其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风、蟪蛄、明月为意象,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深切体验。诗中流露出的忧伤情感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人对生命的探索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蟪蛄:生命短暂与孤独的象征。
- 素月:明亮的月光代表希望与孤独的对比。
- 庭除:家园与归属感,象征内心的安宁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蟪蛄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生命的短暂与孤独
- C. 自然的美丽
-
诗人对秋天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感到欢快与喜悦
- B. 感到忧伤与思考
- C. 感到无所谓
-
“素月圆且明”中的“素月”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星星
- B. 明亮的月亮
- C. 明亮的太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月亮为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 《秋夕》杜甫: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旅兴 其四》与《静夜思》:两者均以秋天和月亮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和孤独的思考,但《旅兴 其四》更侧重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静夜思》则更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基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