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昔盐》
时间: 2025-01-17 10:3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昔盐
作者:刘基〔元代〕
杨柳正萋萋,门前碧草齐。
别离如昨日,白发满春闺。
飘花兼泪落,行云逐望迷。
绿苔凝履迹,粉汗浥书题。
梦到龙沙北,魂销马邑西。
卷帘双燕入,开镜一莺啼。
肠共吴江绕,眉将楚岫低。
攀枝怜并蒂,窥沼妒双栖。
跃水宁无剑,通天亦有犀。
那看明月夜,登楼惑马蹄。
白话文翻译
杨柳正茂盛,门前草色青青。
分别仿佛就在昨天,白发已满了春闺。
飘落的花瓣与泪水交融,行云随目光飘渺而去。
绿苔上凝聚着我的足迹,粉色的汗水湿润了书信的题字。
梦中我来到龙沙的北方,魂魄已在马邑的西边消散。
卷帘而入的是双飞的燕子,打开镜子便有一只莺在鸣啼。
我的心肠随着吴江的水流转,眉头因楚岫的低沉而皱起。
攀折并蒂的花枝,窥视沼泽中双栖的鸟儿。
跃过水面何必有剑,通往天际也有犀牛。
何必在明月之夜,登楼却被马蹄所困惑。
注释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碧草齐:绿色的草生长得很齐整。
- 春闺:指女子的闺房,代表青春与爱情。
- 飘花:形容花瓣随风飘落。
- 凝履迹:指在湿润的苔藓上留下足迹。
- 龙沙:古地名,指某处的地名。
- 马邑:古代地名,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静庵,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诗文才华和深邃的思想见称,尤其擅长抒情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昔昔盐》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在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中,反映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困扰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昔昔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切体验。开篇的“杨柳正萋萋,门前碧草齐”,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面,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却渐渐转向对离别的深沉思考,“别离如昨日,白发满春闺”一语,道出了时间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无奈。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逐步引入内心情感的波动,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飘花兼泪落”、“绿苔凝履迹”等,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更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此外,诗人在最后以“那看明月夜,登楼惑马蹄”收尾,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柳正萋萋:描绘春天的景象,柳树生机盎然。
- 门前碧草齐:草色鲜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别离如昨日:离别的痛苦仿佛就在昨天。
- 白发满春闺: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白发的无奈。
- 飘花兼泪落:花瓣与泪水一起落下,悲伤的情感交融。
- 行云逐望迷:随云的飘动,目光迷茫。
- 绿苔凝履迹:足迹在湿润的苔藓上凝聚,象征记忆的痕迹。
- 粉汗浥书题:书信上沾染着汗水,表达思念的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肠共吴江绕”,形象地描绘了情感的缠绕。
- 对仗:如“卷帘双燕入,开镜一莺啼”,对称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飘花兼泪落”,使得自然景物更具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和思念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生机与希望。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泪:象征悲伤与思念。
- 双燕、莺啼:象征爱情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昔昔盐》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刘基
C. 杜甫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绿苔”象征什么?
A. 生命力
B. 失落的记忆
C. 快乐
D. 富饶 -
“别离如昨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忍耐
B. 期待
C. 怀念与无奈
D. 快乐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李白《静夜思》: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刘基的《昔昔盐》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均表现了离别与思念,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后者则更加直白地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