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淑归觐叔父》

时间: 2025-01-14 22:16:29

日惨长亭暮,天高大泽闲。

风中闻草木,雪里见江山。

马向塞云去,人随古道还。

阮家今夜乐,应在竹林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淑归觐叔父
作者: 李端 〔唐代〕

日惨长亭暮,
天高大泽闲。
风中闻草木,
雪里见江山。
马向塞云去,
人随古道还。
阮家今夜乐,
应在竹林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张淑的情景。夕阳西下,长亭的景色显得黯淡,天高云淡,湖面宽广而空阔。风中传来草木的气息,雪中映现出江山的美丽。马儿朝着边塞的方向奔去,人们则沿着古道返回。阮家今夜的欢声笑语,想必是在竹林间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惨:指日落时的光景,惨淡而美丽。
  • 长亭:指送别的地方,通常指长长的亭子。
  • 大泽:广阔的湖泊。
  • :这里指嗅到、感受到。
  • 江山:指祖国的山川河流。
  • 塞云:边塞的云朵,暗示遥远的地方。
  • 阮家:指阮籍家族,古代文人,在竹林中欢聚。

典故解析

阮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音乐家,代表了士人们对自由和隐逸生活的追求。他的家族在竹林间聚会,象征着士人的雅趣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字子端,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名声以抒情见长,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端送别朋友张淑之际所作,表达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和对离别时光的感伤,同时也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端的《送张淑归觐叔父》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全文意境深远,情景交融。诗的开头以“日惨长亭暮”描绘了夕阳西下时长亭的凄凉,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气氛,暗示着即将来临的离别。接着“天高大泽闲”则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宁静,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人事纷扰,但自然的美景永恒不变。

“风中闻草木,雪里见江山”两句,富有感官的冲击力,前者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后者则描绘了冬天的清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四季的变迁与大自然的美丽,暗含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在结尾,“马向塞云去,人随古道还”,诗人用马和人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友人奔向远方的边塞,而自己则沿着古道静静返回,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情。

最后一句“阮家今夜乐,应在竹林间”,则引入了阮籍的典故,表明友人即将去的地方可能会有快乐的欢聚,给人以些许安慰与希望,既有对离别的伤感,又不乏生机与欢乐的期待。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与优美的自然描绘中,展现了李端的深厚诗艺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惨长亭暮: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长亭,显得格外凄凉。
  2. 天高大泽闲:天空广阔,湖面空旷,给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感觉。
  3. 风中闻草木:在风中能嗅到草木的芳香,春意盎然。
  4. 雪里见江山:在雪中可以看到祖国的山河,意象优美,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5. 马向塞云去:马儿向着边塞的方向奔腾,暗示着离别的行程。
  6. 人随古道还:人们沿着古老的道路返回,体现了对往昔的追忆。
  7. 阮家今夜乐:阮家今夜的欢乐,应在竹林间相聚,这里提及阮籍,增添了文人雅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人间情感。
  • 对仗:如“马向塞云去,人随古道还”,形成了整齐的对称。
  • 排比:如“风中闻草木,雪里见江山”,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以及对离别的感伤与思念。同时,诗中引入阮籍的典故,传达了文人对自由快乐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长亭:象征离别和回忆的地方。
  2. 大泽:象征广阔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3. 草木:象征生命与春天的气息。
  4. 江山:象征故乡与祖国的美好。
  5. 竹林:象征文人雅集与隐逸生活的理想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惨”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夜晚
  2. “阮家今夜乐”提到的阮家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司马懿
    • B. 阮籍
    • C. 曹操
    • D. 李白
  3. 诗中提到的“马向塞云去”意味着什么?

    • A. 离开家乡
    • B. 重返故里
    • C. 出征打仗
    • D. 游山玩水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加注重表现友人前途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期盼。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离别的苦楚,情感更加深沉,体现了家庭与兄弟情的珍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