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作》

时间: 2025-01-04 08:03:21

蝉声引出石中蛩,寂寞门扃叶数重。

谁道思山心不切,等闲尽出两三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蝉声引出石中蛩,
寂寞门扃叶数重。
谁道思山心不切,
等闲尽出两三峰。

白话文翻译:

蝉鸣声引出石缝中的蟋蟀,
孤寂的门前,叶子重重叠叠。
谁说思念山川的心情不迫切,
等闲之间便能看到两三座山峰。

注释:

  • 蝉声:蝉的鸣叫声,通常象征夏天的到来。
  • :蟋蟀的别称,表示一种小虫。
  • 门扃:门的闩,指的是门的锁闭部分。
  • 数重:重重叠叠的意思,这里形容叶子很多。
  • 思山:思念山川,这里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与思念。
  • 等闲:随意,轻松的意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思山”可以理解为对自然山川的眷恋,这在古代文人中常常出现,表达了对故乡或自然景色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830年-912年),字景仁,号贯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情感体验。诗人在一个寂静的环境中,听到蝉鸣和蟋蟀的声音,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山川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蝉声引出石中蛩”,以蝉声引出蟋蟀,生动地描绘了夏日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寂寞门扃叶数重”,则通过门前的重重叶子,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谁道思山心不切”,这句反问彰显了诗人对山川的深情,打破了外界对思念的误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强烈渴望。最后一句“等闲尽出两三峰”,则是一种轻松的态度,似乎在说,经过这一番感受,自然的美景就在眼前。

整首诗在描写细节上非常到位,情感真挚而自然,展现了贯休对生活与自然的哲思,兼具韵律之美和意境的深邃,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典范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蝉的声音引发了蟋蟀的鸣叫,表现出夏天的生机。
  • 第二句:门前寂静,叶子重重叠叠,营造了一种孤独感。
  • 第三句:反问谁说对山的思念不深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第四句:轻松地说出山峰随意展现在眼前,展现了自然的亲近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把蝉声与蟋蟀的鸣叫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
  • 对仗:如“寂寞门扃”和“叶数重”,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反问:通过“谁道思山心不切”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川的思念与热爱,展示了在孤独环境中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声:象征夏天与生命的活力。
  • 石中蛩:象征自然的静谧与微小生命的存在。
  • 门扃:象征一种封闭的状态,暗示孤独。
  • 山峰:象征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蛩”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蝉
    • B. 蟋蟀
    • C. 青蛙
    • D. 蜻蜓
  2. 诗人通过什么声音引发了蟋蟀的鸣叫?

    • A. 风声
    • B. 雨声
    • C. 蝉声
    • D. 鸟鸣
  3. 诗中“门扃叶数重”主要表现出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孤寂
    • C. 忧伤
    • D. 欢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两首诗均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