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事归一衲,曹溪初去寻。
从来相狎辈,尽不是知音。
乞食林花落,穿云翠巘深。
终希重一见,示我祖师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智光禅伯的送别之情。万事都归于一位出家人,曹溪的禅宗之路初次寻访。从前交往的人都不是知己。乞讨的身影在林间花落之际,穿越云层的深山之中。希望能再见到您,传授我祖师的心法。
注释:
- 万事归一衲:表示一切事务最终都归于一位出家人,强调出家人应超越世俗纷扰。
- 曹溪:指的是曹洞宗的发源地,曹溪是禅宗的重要流派之一,意在表示向智光禅伯学习。
- 相狎辈:形容与自己交往的人,往往不是知己。
- 乞食:出家人以乞讨为生,体现了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 翠巘:指高山,象征着禅宗的清净和深远。
- 祖师心:指的是禅宗祖师的心法和真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84年。贯休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尤其以七言绝句闻名。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贯休送别智光禅伯时,表达了对禅理的追求及对知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是送别诗,更是贯休对禅宗思想的深刻反思。开头的“万事归一衲”一句,直接点明了出家人的追求与归宿,体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接下来,诗人提到“曹溪”,不仅是对地理的指认,更是对禅宗文化的推崇。贯休以“相狎辈”来表达自己与世俗交往的失落感,暗示在喧嚣中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这种孤独感在“乞食林花落”中愈加明显,乞讨的生活寓意着对物质的放弃,反映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的后两句“终希重一见,示我祖师心”,表达了渴望与智光禅伯重聚的心情,期待能领悟更深的禅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贯休对禅宗的认同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事归一衲”:一切事务都汇聚于出家人,强调出家人的清净。
- “曹溪初去寻”:首次前往曹溪,寻求禅宗的真谛。
- “从来相狎辈”:过去交往的人都不是知音,表现孤独感。
- “乞食林花落”:乞讨的生活与自然融合,体现出出家人的平和。
- “穿云翠巘深”:深山高峰,象征着禅宗的追求。
- “终希重一见”:期待与智光禅伯的重聚,渴望学习。
- “示我祖师心”:希望能领悟禅宗的真谛。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世俗与出家人的对比)、象征(翠巘象征高远的追求)等手法。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禅宗的追求与对知己的渴望,表现出出家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
意象分析:
- 万事:象征世俗的繁杂。
- 一衲:代表出家人,象征清净。
- 曹溪:禅宗的象征,体现高深的禅理。
- 乞食:出家人的生活方式,体现对物质的超脱。
- 翠巘: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曹溪”指的是哪个宗派的发源地? A. 禅宗
B. 道教
C. 佛教 -
“乞食林花落”中,乞食的含义是什么? A. 乞讨生活
B. 自给自足
C. 追求财富 -
诗中提到的“祖师心”指的是什么? A. 祖先的遗愿
B. 禅宗的真谛
C. 个人的情感
答案: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题西林壁》苏轼
-
诗词对比:
- 《送智光禅伯》与《题西林壁》: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沉思,但贯休更侧重于禅宗的哲理,而苏轼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贯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