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冯少常》

时间: 2025-01-06 09:47:03

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

令人翻不会,积善合如何。

直道登朝晚,分忧及物多。

至今新定郡,犹咏袴襦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
令人翻不会,积善合如何。
直道登朝晚,分忧及物多。
至今新定郡,犹咏袴襦歌。

白话文翻译

盛德之人本应清贵无比,但如今却听闻他如同逝去的波浪。
令人不知如何回首,善行积累又有何用?
直道是为登上朝廷之位,分忧给世间万物。
直到现在新设的郡县,仍然在吟唱那袴襦歌。

注释

字词注释

  • 盛德:指品德高尚的人。
  • 清贵:清白而高贵。
  • 逐:追逐,追随。
  • 逝波:逝去的波浪,暗指往事。
  • 翻不会:翻转过来,回忆起往事的困难。
  • 积善:积累善行。
  • 直道:正道,正义之道。
  • 登朝晚:指在朝廷中任职,暗指官位。
  • 分忧及物:分担世间的忧患。
  • 新定郡:新设立的郡县。
  • 袴襦歌:古代一种歌谣,通常与民间生活有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袴襦歌”是古代民间流行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常用于体现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字希逸,号醉吟,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简练的风格著称。生于士族家庭,历任官职,后隐居。贯休的诗歌多以抒情和哲理为主,常表现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追忆冯少常》写于贯休对冯少常的追忆之际,可能是因冯少常的离世或去往他乡,使他产生了对过往的感慨与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美德与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盛德之人冯少常的追忆,深刻表达了对善行和美德的思考。开头提到的“盛德方清贵”,展现了冯少常高尚的品德和在世间的地位。然而,紧接着“旋闻逐逝波”,则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仿佛一切美好都如同波浪般转瞬即逝。诗人感叹人们在回忆往事时的无能为力,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忧伤。

“积善合如何”更是对善行意义的质疑,表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个人的善行似乎难以改变命运。这种思考让人深感压抑,但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冷静观察。紧接着,诗人提到“直道登朝晚”,暗示在世俗中追求正义与地位的艰难,而“分忧及物多”则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最后两句“至今新定郡,犹咏袴襦歌”则表明尽管时代在变化,新的郡县仍然在传唱那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歌谣,反映出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与热爱。这首诗在追忆中引发对人生、时间及社会的深邃思考,充满哲理性,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盛德方清贵:冯少常的高尚德行使他成为一个清高而贵重的人。
  • 旋闻逐逝波:但听闻他如同波浪一般消逝,暗指人事无常。
  • 令人翻不会:使人难以翻转回忆,难以追溯过去的美好。
  • 积善合如何:积累的善行难以改变现实,质疑善行的意义。
  • 直道登朝晚:追求正义与地位的艰辛与不易。
  • 分忧及物多:承担世间忧虑,关心社会万物。
  • 至今新定郡:如今新的郡县依旧。
  • 犹咏袴襦歌:仍然在吟唱与民生相关的歌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冯少常的逝去比作逝去的波浪,生动形象。
  • 对仗:如“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积善合如何”反问,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对美德的追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人对理想的思考。诗人以冯少常为引子,展开对人世间善行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盛德:象征高尚与理想。
  • 逝波: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袴襦歌:象征民间生活与人们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盛德”指的是: A. 一种生活方式
    B. 高尚的品德
    C. 一种音乐形式
    D. 一种地位

  2. “积善合如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善行的赞美
    B. 对现实的质疑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过往的怀念

  3. 诗中“袴襦歌”象征的是: A. 清高的精神
    B. 世俗的追求
    C. 民间的生活与情感
    D. 政治的斗争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往事的思念与感慨。
  • 杜甫《春望》:对国家与民生深切的关注。

诗词对比

  • 贯休与李白在诗中对时间的感悟不同,贯休更侧重于对美德的追忆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却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