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夕望招客》

时间: 2025-01-14 17:47:49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

比君茅舍较清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天东望夕茫茫,
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
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
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
比君茅舍较清凉。

白话文翻译:

面朝东边,夕阳下的海天一片朦胧,
山势起伏,河流蜿蜒,广阔而漫长。
灯火辉煌,万家灯火环绕城边,
星河闪烁,映照着水面正中央。
风吹拂着古老的树木,晴天却如雨般凉爽,
明月照耀着平坦的沙滩,夏夜像霜一样清凉。
你愿意来江楼消暑吗?
这里比你那草屋要清凉得多。

注释:

  • 海天:海与天空的交界处。
  • 茫茫:形容广阔无际,视野模糊。
  • 阔复长:形容山势和河流的宽广与延绵。
  • 灯火万家:形容城市中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
  • 星河:指银河,夜空中星星如带般的景象。
  • 古木:指古老的树木。
  • 消暑:解暑,避暑的意思。
  • 茅舍:草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而著称,尤其善于抒发情感与描绘日常生活。白居易的作品常涉及社会、人生、自然等多方面,受到广泛的喜爱与传颂。

创作背景:

《江楼夕望招客》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江边楼阁上,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色,心中产生了邀请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与自然的热爱,以及一种清凉、舒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江楼夕望招客》是白居易晚期的一首代表作,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友人的深情邀请。全诗以夕阳西下的江楼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广袤的自然景象:海天一色,山川壮阔,灯火辉煌与星河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中不仅有着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的前四句以景入情,展现出夕阳和夜空的交融,给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感觉。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愿望,邀请友人共度清凉的夏夜,体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古木”“平沙”的对比,传达出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哲理,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

白居易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自然的热爱,显示了他深厚的诗歌造诣和人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友人和自我生活方式的反思,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天东望夕茫茫:面朝东边,夕阳照射下海与天交界处显得朦胧无际。
  2. 山势川形阔复长:山势起伏,河流蜿蜒,广阔而漫长,展现自然的壮丽。
  3. 灯火万家城四畔:城市周围灯火辉煌,展现出繁荣的生活景象。
  4. 星河一道水中央:夜空中银河如带,映照在水面上,诗意盎然。
  5. 风吹古木晴天雨:大风摇动着古树,晴天却仿佛有雨般凉爽,表现自然的奇妙。
  6. 月照平沙夏夜霜:明月照耀下的沙滩,夏夜的清凉如霜,体现了诗人的感受。
  7. 能就江楼消暑否?:你愿意来江楼上消暑吗?邀请友人共度良宵。
  8. 比君茅舍较清凉:这里比你的草屋要凉爽得多,表达了诗人对江楼环境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星河一道”,将银河比作一道水流,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排比:如“灯火万家”“星河一道”,通过并列的方式增强气势。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江楼的自然景色与邀请友人消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对清凉、舒适生活的向往,以轻松的语调渗透出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天:象征广阔与自由。
  • 山势川形:表现自然的雄伟与深邃。
  • 灯火:象征人间的繁华与温暖。
  • 星河:象征梦想与希望。
  • 古木:象征岁月与沧桑。
  • 月照:象征宁静与清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A. 秋天的枫叶
    B. 晚上的江景
    C. 春天的花园
    D. 冬天的雪景

  2. “灯火万家”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乡村的宁静
    B. 城市的繁华
    C. 田园的恬静
    D. 山中的隐士

  3. 诗中提到的“茅舍”指的是什么? A. 豪宅
    B. 草屋
    C. 小木屋
    D. 酒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友情的思考。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描绘夜景,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在描绘自然景观时,白居易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人情味,而杜甫则倾向于历史的沉重感。两者在风格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