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春老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欲随年少强游春,自觉风光不属身。
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
白话文翻译:
我想要像年轻人一样去游玩春天,但我自己却感到这美丽的春光与我无缘。
在屏风和花障上歌舞的场景中,什么时候有人曾画过白头的老人呢?
注释:
- 欲:想要。
- 随年少:跟随年轻的心态。
- 强游春:强迫自己去游玩春天。
- 自觉:自己感到。
- 风光:美好的景色。
- 不属身:与自己无关。
- 歌舞屏风、花障:用于装饰的屏风和花帷,常用来隔断空间,营造节日氛围。
- 白头人:年老的人,白发苍苍者。
典故解析:
白居易在诗中自觉年华已逝,春光虽美却不再属于自己,隐含对岁月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白头人”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流逝,是对年轻时光的一种怀念与叹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生、青春与衰老的思考与感悟之时,反映了他面对老年的惆怅与无奈。
诗歌鉴赏:
《春老》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以“游春”这一愉悦的活动,表达了对青春的向往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开头两句“欲随年少强游春,自觉风光不属身”中,诗人渴望融入春天的美景,却因年老而感到无能为力,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春天的生机与老年的沧桑。后两句“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则通过描绘欢庆场景,强调了年轻人的活力与热情,继而引出对老年人的描绘,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时间对比感。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更使人深思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诗人从中引发的感慨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欲随年少强游春:表达出诗人想要追随年轻人一起享受春天的心情,但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
- 自觉风光不属身:承认自己与美好的春光无缘,感到孤独与惆怅。
- 歌舞屏风花障上:描绘年轻人欢乐的场景,展示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 几时曾画白头人:质疑这种快乐的场景是否曾有人为老年人描绘,这里流露出对老年人处境的关怀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与年老、春光与衰老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感情冲突。
- 排比:诗句中歌舞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增强了画面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光的描绘和对老年的感叹,表达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与无奈,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岁月流逝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白头人:象征着衰老、失去青春的无奈与感叹。
- 歌舞:象征着年轻人的欢乐与生活的热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头人”指的是什么人?
- A. 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中年人
- 诗人的主要情感是?
- A. 高兴
- B. 失落
- C. 愤怒
- 诗中“强游春”的意思是?
- A. 自然随意
- B. 努力去享受春天
- C. 不想去春游
- 诗中提到的“白头人”指的是什么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对春天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国事的忧虑。
- 李白《月下独酌》:展现出个人对人生的独立思考,虽无老年的忧伤,却有对孤独的同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