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
时间: 2025-01-01 13:47: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怨怀无托,如今更有何人觉。
惜春心事今犹昨。
锦字书成,写了还揉却。
浑未信菱枝最弱。
晚风疏雨花期恶,高寒独倚罗衣薄。
别后都应,泪点和愁嚼。
白话文翻译:
怨恨与伤怀无处寄托,如今又有谁能察觉我的心情?
对春天的惋惜与忧愁,今天依旧如昨日一般。
那些用绫锦书写的字句,写成后又不断揉捏。
我几乎不相信那菱枝会是最脆弱的。
傍晚的风和稀疏的细雨使得花期变得糟糕,高冷的我独自倚靠在薄薄的罗衣上。
分别之后,泪水与愁苦交织在一起。
注释:
- 怨怀无托:怨恨与忧愁没有依托之处。
- 惜春心事:对春天的惋惜和心中的忧愁。
- 锦字书成:用绫锦书写的字句。
- 菱枝:一种水生植物,象征脆弱。
- 高寒独倚:孤独地倚靠在寒冷之处。
- 泪点和愁嚼:泪水和愁苦混合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茅于美(1870-1931),字仲明,号秋水,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的女诗人、散文家及翻译家,她的诗词多描写女性的情感与人生,风格独特,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一斛珠》写作于她经历重大个人变故后,面对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的困惑,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惜别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心声与情感。
诗歌鉴赏:
《一斛珠》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将作者的怨恨与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以“怨怀无托”开篇,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为突出,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地位常常被忽视。接着,作者对春天的惋惜,似乎不仅是对季节的感叹,更是一种对生活美好的渴望与失去的痛苦。
“锦字书成,写了还揉却”,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内心情感的复杂与纠结,虽已书写,却难以释怀。接下来的“浑未信菱枝最弱”,则通过对比手法引入了对脆弱的思考,表达了对自身脆弱的质疑。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晚风疏雨”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高寒独倚”则展现出孤独的姿态。最后的“泪点和愁嚼”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泪水与愁苦交织,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怨怀无托:深切的怨恨与怀恨无处寄托,表达了孤独感。
- 如今更有何人觉:质疑周围的人是否能理解自己的痛苦。
- 惜春心事今犹昨:对春天的惋惜仍未改变,情感延续。
- 锦字书成,写了还揉却:表达对过去情感的执念,难以释怀。
- 浑未信菱枝最弱:怀疑自己脆弱的内心,暗示不屈的精神。
- 晚风疏雨花期恶:描绘出凄凉的环境与心情的恶化。
- 高寒独倚罗衣薄:孤独的形象,展现出内心的脆弱和高傲。
- 别后都应,泪点和愁嚼:离别后的心痛与愁苦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情感表现。
- 对仗:如“泪点和愁嚼”,形成一种节奏美感。
- 意象:使用“菱枝”、“晚风疏雨”等意象,增强诗意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与对过往的怀念,表达了深切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女性在情感与社会中的复杂地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菱枝:象征脆弱,反映内心的怀疑与不安。
- 晚风疏雨: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内心情感的低落。
- 罗衣薄:象征孤独与寒冷,突出诗人的高洁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怨怀无托”,这意味着什么?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忧愁没有依托
- C. 对他人的怀念
-
“锦字书成,写了还揉却”表达了什么?
- A. 对过去的释怀
- B. 对情感的执念
- C. 对未来的向往
-
诗中“晚风疏雨”描绘的是怎样的情境?
- A. 温暖的春天
- B. 凄凉的环境
- C. 明媚的阳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茅于美的《一斛珠》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女性的情感困境,但前者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深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女性诗人研究》
- 相关学术论文及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