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 午节》
时间: 2025-01-14 08:51: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斛珠 午节
作者: 潘榕 〔清代〕
榴花红吐。驹光瞬又逢端午。
薰风解愠琴堪抚。竞渡龙舟,厌听喧箫鼓。
五十六年徒自苦。勤偏把拙终难补。
胸中犹幸无城府。且倒蒲觞,一醉高千古。
白话文翻译:
榴花绽放,红艳欲滴。时光飞逝,又一次迎来端午节。
和煦的风消解了烦恼,琴声也可以轻轻弹奏。
竞渡的龙舟,厌倦了喧闹的箫声和鼓声。
五十六年只是在苦苦挣扎,努力却总是难以弥补不足。
心中庆幸的是我没有城府,且借着酒杯畅饮一醉,仿佛可以醉倒千古。
注释:
字词注释:
- 榴花:指石榴花,象征着夏天的来临。
- 驹光:比喻时间流逝,驹,指小马,常用来形容时间的迅速。
- 端午:指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薰风:指暖风,带来舒适感。
- 城府:指心机或心思,形容人心中有算计。
- 蒲觞:蒲,指一种植物;觞,指酒杯。
典故解析:
- 端午节:古代的传统节日,源于纪念诗人屈原,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 龙舟竞渡:端午节的重要活动,象征着团结和奋发向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榕,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其诗风多为婉约细腻,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端午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受以及对人生苦闷的思考。在经历了五十六年的生活后,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酒的借醉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反思。开头以“榴花红吐”描绘出夏天的生机,营造出节日的气氛。接着通过“驹光瞬又逢端午”,引出时间的流逝,感慨岁月的无情。紧接着的“薰风解愠琴堪抚”,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中烦恼的释然与享受。
诗中“竞渡龙舟,厌听喧箫鼓”则体现了对热闹场面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求,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失落感。后面的“五十六年徒自苦”揭示了诗人对自己过往生活的反思,苦苦挣扎却难以改变什么,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最后以“且倒蒲觞,一醉高千古”收尾,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放纵与释然,似乎在说,虽然生活充满苦闷,但通过酒的陶醉,可以忘却一切烦恼,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自由与放纵。这种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榴花红吐”:用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夏日的来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驹光瞬又逢端午”:强调了时间的迅速,似乎在感叹转眼又是节日。
- “薰风解愠琴堪抚”:传达出一种恬淡的心情,藉由音乐与自然来抚慰心灵。
- “竞渡龙舟,厌听喧箫鼓”:表现了对表面热闹的不满,渴望内心的平静。
- “五十六年徒自苦”:浓缩了人生的苦涩,感慨岁月的无情。
- “勤偏把拙终难补”:表达了对努力和结果之间差距的无奈。
- “胸中犹幸无城府”:虽经历世事,却保持真诚的心态,未被世俗所累。
- “且倒蒲觞,一醉高千古”:借酒消愁,体现出一种放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驹光”寓意时间的飞逝,生动形象。
- 对仗:如“竞渡龙舟,厌听喧箫鼓”,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化的情感,如“薰风解愠”。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苦闷的反思以及对生活洒脱态度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酒的寄托,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榴花:象征夏天的生命力与活力。
- 端午:象征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延续。
- 龙舟:象征团结与奋发向上,体现了节日的热闹。
- 酒:象征对生活的放纵与对烦恼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屈原
C. 杜甫 -
“榴花红吐”中的“榴花”指的是哪种花?
A. 桃花
B. 玫瑰
C. 石榴花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消极
B. 放纵与释然
C. 绝望
答案:
- B. 屈原
- C. 石榴花
- B. 放纵与释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端午夜泊牛首山》——李白
诗词对比:
- 此诗与屈原的《离骚》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潘榕的诗更具个人情感与当下的生活感受,而《离骚》则更多地蕴含了历史与民族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端午节的文化与传统》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潘榕的《一斛珠 午节》,及其在古诗词中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