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妇叹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1-01 14:16: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妇叹五首 其五
作者: 王守仁
空谷多凄风,树木何潇森。
浣衣涧冰合,采苓山雪深。
离居寄岩穴,忧思托鸣琴。
朝弹别鹤操,暮弹孤鸿吟。
弹苦思弥切,巑岏隔去岑。
君聪甚明哲,何因闻此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空旷山谷中,凄凉的风声呼啸,树木显得格外苍翠。溪水边洗衣的冰已经合拢,山上采集苓草的雪更是深厚。身处离别之地,我只好寄情于岩洞,忧虑的思绪寄托在琴声上。早上弹奏的是离别鹤的曲子,晚上则是孤鸿的吟唱。弹奏的苦楚与思念愈发强烈,巑岏的山峦将我与你隔开。你聪明而明理,为什么听不到我这悲伤的琴声呢?
注释
- 空谷:指空旷的山谷,暗示孤寂的环境。
- 潇森:潇洒而茂密的样子,形容树林的苍翠。
- 浣衣涧:指洗衣的溪涧,可能寓意生活琐事。
- 采苓:指采集苓草,苓草常用作药材,生长在偏远的山林中。
- 鸣琴:指弹琴,古时常用以抒发情感。
- 别鹤操:指《别鹤操》曲子,寓意离别之情。
- 孤鸿吟:孤独的鸿雁鸣叫,象征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宗道,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心学”的创立者之一,其思想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去妇叹》系列诗作,反映了王守仁在经历离别与孤独时的内心感受。此时的王守仁因与妻子分离而感到忧伤,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情境下创作的,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深切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空谷多凄风”引入,设置了一个清冷的自然环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凄凉。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传达了他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离居寄岩穴,忧思托鸣琴”一句,尤其触动人心。诗人选择了岩穴作为寄居之所,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立无援。琴声成为了他情感的寄托,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曲调反映了他思念的浓烈与变化。
结尾的“君聪甚明哲,何因闻此音?”则是对友人的呼唤与不解,传达了他希望被理解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离别的感叹,更是对人情冷暖、友谊理解的深刻思考,表现了王守仁的情感深度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谷多凄风:描绘空旷山谷中的凄凉风声,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树木何潇森:树木苍翠茂密,反衬出环境的凄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 浣衣涧冰合:溪水中洗衣的冰合拢,暗示生活的艰辛。
- 采苓山雪深:在雪深的山中采集苓草,表现出艰难的生存状态。
- 离居寄岩穴:身处离别之地,寄情于岩穴,表达孤独的情感。
- 忧思托鸣琴:忧虑的思绪通过琴声表达。
- 朝弹别鹤操:早上弹奏的离别曲,渗透着对友人的思念。
- 暮弹孤鸿吟:晚上弹奏孤独的曲调,反映诗人的内心孤独。
- 弹苦思弥切:弹奏的苦楚与思念愈加深切。
- 巑岏隔去岑:巑岏的山峦将他们隔开,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君聪甚明哲,何因闻此音?:对友人的呼唤,表达希望被理解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情感的寄托,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朝弹别鹤操,暮弹孤鸿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的感伤与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深切渴望,展现了人情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谷:象征孤独与清冷。
- 树木:代表生命的茂盛与坚韧。
- 琴声:抒发情感的载体,象征思念与孤寂。
- 鹤与鸿:分别象征离别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空谷多凄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安宁
B. 孤寂
C. 喜悦 -
“朝弹别鹤操,暮弹孤鸿吟”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思念?
A. 自然
B. 友人
C. 家乡 -
“君聪甚明哲,何因闻此音?”中“君”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妻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王守仁的《去妇叹五首 其五》更加强调孤独与思念的深刻,而李白则通过对月亮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王守仁全集》
- 各类关于王守仁与明代文学的研究文章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