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寺(归越作)》
时间: 2025-01-19 20:03: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化城高处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
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轻阴。
钵龙浮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
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化城寺的深山幽境。高耸的化城寺屹立在万山之中,楼阁仿佛要突破天空,侵入云界。清秋的明月从天外照耀而来,地面上飘洒着细雨,形成轻柔的阴影。钵龙在浮云中生起了座位,岩石上的老虎在归来的时刻,伴随着风声满林。最让我欣赏的是那位山中的僧人,他能做出美好的事情,夜晚在堂中灯火闪烁时伴随他的孤独吟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化城:指的是化城寺,位于山中,环境幽美。
- 楼阁:指寺中的建筑,形容其高耸入云。
- 钵龙:佛教用具,此处暗指高僧。
- 岩虎:象征自然的威严与灵动。
- 孤吟:指独自吟唱,表现个人修行的孤独与专注。
典故解析:
- “钵龙浮处”:此处可能借用佛教经典中关于高僧坐具的描绘,表现出高僧的修行状态。
- “夜堂灯火”:象征寺庙的宁静与灵性,常见于古诗中描写修行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创立了阳明学,强调“知行合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守仁的诗词多蕴含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守仁在化城寺隐居时,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个人的心路历程和修行的体验。
诗歌鉴赏:
《化城寺(归越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人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化城寺的高耸与幽静,创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开篇以“化城高处万山深”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的境地,展现出化城寺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环境。接下来的“楼阁凭空上界侵”,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雄伟,也暗示了诗人心灵的追求,仿佛要冲破物质的束缚,直抵精神的高峰。
整首诗的意象交织,天外的明月与人间的细雨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尤其“最爱山僧能好事”,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和修行的向往,山僧的孤独吟唱象征着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体现了王守仁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化城高处万山深:化城寺位于高山之上,四周环绕着深邃的山峦。
- 楼阁凭空上界侵:寺庙的楼阁仿佛要突破云层,直达天际。
- 天外清秋度明月:明月从天外照耀,显得格外清亮。
- 人间微雨结轻阴:地面上细雨如丝,形成柔和的阴影。
- 钵龙浮处云生座:佛教高僧坐在浮云之上,象征其超然境界。
- 岩虎归时风满林:岩石上的老虎在归来时,伴随风声,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气息。
- 最爱山僧能好事:诗人最欣赏的,是那位能做美事的山中僧人。
- 夜堂灯火伴孤吟:夜晚的寺庙中,灯火照亮,伴随诗人的独自吟唱。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比喻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如“楼阁凭空”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岩虎归时风满林”,使自然界的元素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化城寺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展现了王守仁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化城寺:象征着宁静与修行的地方。
- 明月:象征着清明、高远的理想。
- 微雨:象征着温柔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
- 山僧:象征隐士的智者与修行者,代表一种高尚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化城寺高处的环境如何形容? A. 充满繁华
B. 万山深
C. 旷野广袤 -
诗中提到的“钵龙”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佛教用具
C. 一种动物 -
诗人最爱的人物是? A. 书生
B. 山僧
C. 游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晓》与王守仁的《化城寺》均描绘了山水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表现自然的静美,而王守仁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个人的哲学思考和情感寄托。两者都反映了隐逸文化,但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王阳明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