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层户昨已闭,丁丁何到兹。
最难酒醒际,正在烛残时。
斜月不肯落,远风非与期。
东征几家妇,惜梦有余思。
白话文翻译:
昨天的窗户已经关闭,今晚为何仍然听到敲打声?
最难熬的时刻就是酒醒的时候,此时烛光已经微弱。
斜斜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远处的风似乎也不与你约定。
东边出征的家中几位妇女,醒来后仍留有对梦境的思念。
注释:
- 层户:指重叠的窗户,形容房屋的密闭。
- 丁丁:敲打声,可能是指敲打门窗的声音。
- 酒醒际:指酒醒时刻,意味着清醒后面对现实的苦涩。
- 烛残:蜡烛快要烧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斜月:指的是不正而斜挂的月亮。
- 东征:指出征的男子,可能是为了战争或其他原因。
- 惜梦有余思:对梦境的留恋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醇,明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流传于民间。其诗风清新、婉约,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
《残漏》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夜晚,诗人或许经历了酒后的清醒时刻,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梦境的追忆。
诗歌鉴赏:
《残漏》是一首通过描绘夜晚情境表达内心孤独与思念的诗作。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层户昨已闭”和“丁丁何到兹”描绘出一种封闭的环境,仿佛与外界隔绝。同时,敲打声的出现又使孤独感加深,象征着内心的烦乱与不安。
接着,诗人提到“最难酒醒际,正在烛残时”,将酒醒的痛苦与烛光的微弱结合在一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清醒后的失落。这里的烛光不仅是物理的光亮,更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斜月不肯落,远风非与期”两句,描绘出一种时光停滞的感觉。月亮的斜挂与风的无常,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无奈与期望的落空。最后一句“东征几家妇,惜梦有余思”,诗人以几位妇女的思虑结束,展现了对离别与思念的共鸣,反映出对生活中人情冷暖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孤独与反思,也有对社会和家庭的关怀,展现了王醇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层户昨已闭:环境的封闭感,暗示孤独与隔绝。
- 丁丁何到兹:敲打声引发思考,象征内心的不安。
- 最难酒醒际:酒醒时的茫然与痛苦,反映内心挣扎。
- 正在烛残时:烛光的微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消逝。
- 斜月不肯落:时间的停滞感,渴望与现实的对立。
- 远风非与期:风的不期而至,强调生活的不可预测性。
- 东征几家妇:提及征人,与家庭的牵挂与思念相呼应。
- 惜梦有余思:梦境的留恋与现实的无奈交织,表达深沉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烛光与时间的流逝相联系,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 拟人:斜月与风的描绘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情境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个人在孤独夜晚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过往的眷恋,揭示了人们面对离别与思念时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层户:象征封闭的空间与孤独感。
- 烛光: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瞬间。
- 斜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远风:象征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变幻无常。
- 东征妇女:象征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丁丁”指的是什么? A.敲打声
B.笑声
C.哭声
D.歌声 -
“最难酒醒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欢愉
B.失落
C.无奈
D.思念 -
诗中提到的“斜月”象征着什么? A.光明
B.时间的流逝
C.快乐
D.孤独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醇的《残漏》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但王醇更侧重于对离别的思念,而李白则表现了对自由与快乐的追求。王醇的情感更加细腻,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王醇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