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时间: 2025-01-01 15:57:25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空上马蹄声响,马儿直冲云霄,天色宁静无风,显得更加干燥。三百名碧眼的胡人骑士,纷纷提着金色的勒马向天空注视。

注释:

  • 鸣骹(míng qiāo):指马蹄声,'鸣'表示声音,'骹'是指马脚。
  • 直上(zhí shàng):直接向上,形容马儿飞奔而起的姿态。
  • 千尺(qiān chǐ):形容高度极高,夸张手法。
  • 胡儿(hú ér):指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 金勒(jīn lè):金属制成的马勒,马的装饰品,象征骑士的身份和地位。
  • 云看(yún kàn):向天空看,暗指对远方的眺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胡儿”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此诗可能反映了边塞的壮丽景象及其所代表的民族对抗与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开,字仲华,宋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边疆风光,表现了爱国情怀与对壮丽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边疆防御的关键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表现了对守卫边疆的将士的赞美和对敌人的警惕。

诗歌鉴赏:

《塞上》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描绘了边境的自然风光与战士的豪情。诗的开头以“鸣骹直上一千尺”引入,生动地展现了马匹在高空飞奔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气势。而“天静无风声更干”则通过宁静的背景,强调了马儿奔腾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动感与紧张感。接着“碧眼胡儿三百骑”描绘了敌人的形象,强调了其异族特征,进一步突显了边塞的复杂局势。最后一句“尽提金勒向云看”则传达出胡人对远方的向往或警惕,隐喻着战斗的可能性与紧迫感。

整首诗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蕴含了深沉的历史背景,反映了诗人对边疆风光的热爱和对民族的深切关注。诗中的意象鲜明,情感激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鸣骹直上一千尺:描绘马匹飞速奔跑的场景,生动形象。
    2. 天静无风声更干:通过对比强调马蹄声的响亮,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3. 碧眼胡儿三百骑:突出胡人的异族特点,增强诗的冲突感。
    4. 尽提金勒向云看:表现了敌人的警觉与紧迫感,暗示了战争的可能。
  •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千尺”形容高度,增强了诗的气势。
    • 对比:如宁静的天空与激烈的马蹄声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马、天、胡人等意象构成了完整的边塞图景。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边塞的壮美与对抗的紧张情感,既有自然之美,也隐含着民族之间的斗争与交流,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热爱和对边疆将士的赞美。

意象分析:

  • 鸣骹:象征着战斗的准备与紧迫感。
  • 天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与前面的动感形成对比。
  • 碧眼胡儿:代表敌人,暗示着外族对中原的威胁。
  • 金勒:象征着骑士的身份与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鸣骹”指的是什么? A. 马蹄声
    B. 人声
    C. 风声
    答案:A

  2. 诗中描绘的骑士是哪个民族的? A. 汉族
    B. 胡族
    C. 蒙古族
    答案:B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豪放
    C. 忧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塞上》均描写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但前者更多表现对自然的赞美,后者则强调了人文与战争的紧迫感。
  • 《别董大》反映了朋友之间的情感,而《塞上》则更侧重于民族冲突与边疆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