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

时间: 2025-01-01 15:38:30

一秋宛驰驷,志士感何深。

随事涉虚境,与时销烈心。

行惭窥止水,坐不耐疏林。

系日方无策,仍伤老病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秋宛驰驷,志士感何深。
随事涉虚境,与时销烈心。
行惭窥止水,坐不耐疏林。
系日方无策,仍伤老病侵。

白话文翻译

这秋天似乎像驾驭着四匹马,志士的感慨难以言表。
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游走于虚幻的境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着那热烈的心。
行走时感到惭愧,仿佛在窥视一池静水;坐着时又无法忍受稀疏的树林。
日子似乎无计可施,依然感到老病的侵袭。

注释

  • 宛驰驷:宛如驾驭着四匹马,形容快速奔腾的样子。
  • 志士:有志向的人,通常指志向远大的士人。
  • 随事:随着事情的变化。
  • 虚境:虚幻的境界,可能指理想或梦幻。
  • 销烈心:消磨了热情与激情的心。
  • 行惭窥止水:行走时感到羞愧,似乎在偷偷打量平静的水面。
  • 坐不耐疏林:坐着时对稀疏的树林感到不耐烦。
  • 系日方无策:日子被困住而无计可施。
  • 老病侵:感受到衰老与疾病的侵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醇,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诗词作品流传于世。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抒怀为主,融入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寄托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一秋》是王醇在秋天的背景下,表达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生际遇的思考。诗的开头“宛驰驷”,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秋天的氛围,同时引入了诗人内心的挣扎。这里,秋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随后的“志士感何深”,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热情,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情却在逐渐消磨。“随事涉虚境,与时销烈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境”与“烈心”的对比,展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凉。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行与坐的交替描写,反映出诗人在面对生活时的无所适从与内心的焦虑。最后两句“系日方无策,仍伤老病侵”,则是诗人对衰老与疾病的无奈接受,整个诗的情感基调在此达到高潮,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哀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秋宛驰驷:秋季的景象如同驾驭四匹马,快速而奔放。
  • 志士感何深:对于有志者而言,这种感慨是何等深厚。
  • 随事涉虚境:随着外界事物的变化,游走于虚幻的境地。
  • 与时销烈心: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情也在不断消退。
  • 行惭窥止水:行走中感到惭愧,仿佛在窥视静止的水面。
  • 坐不耐疏林:坐着时无法忍耐稀疏的树林景象。
  • 系日方无策:当下的日子似乎无计可施。
  • 仍伤老病侵:依然感受到老病的侵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宛驰驷”,将秋天比作奔腾的马车,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行与坐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加了节奏感。
  • 拟人:通过“销烈心”表现出诗人对心情的细腻描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理想破灭的感慨,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生命的思考,情感基调中带有一丝忧伤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成熟与衰退。
  • 志士:代表着追求理想的人,体现出对人生的反思。
  • 止水: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
  • 疏林:暗示着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志士感何深”,志士在这里指的是( ) A. 有志向的人
    B. 普通人
    C. 老年人
    答案:A

  2. “随事涉虚境”中的“虚境”指的是( ) A. 现实
    B. 理想和梦幻
    C. 自然
    答案:B

  3. 全诗的情感基调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 A. 欢乐
    B. 悲凉
    C. 激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王醇的《一秋》和杜甫的《秋兴八首》,两者都表达了对秋季的感慨,但王醇更强调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困境的描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醇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