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会李太守宅》

时间: 2025-01-04 09:42:31

郡斋常夜扫,不卧独吟诗。

把烛近幽客,升堂戴接b。

微风吹冻叶,余雪落寒枝。

明日逢山伴,须令隐者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会李太守宅 于鹄 〔唐代〕

郡斋常夜扫,不卧独吟诗。 把烛近幽客,升堂戴接。 微风吹冻叶,余雪落寒枝。 明日逢山伴,须令隐者知。

白话文翻译:

在郡斋中,常常在夜晚打扫,不躺下而是独自吟诗。 拿着烛火靠近幽静的客人,升入厅堂戴上接。 微风吹动冻结的叶子,剩余的雪落在寒冷的枝条上。 明天遇到山中的同伴,必须让隐居的人知道。

注释:

  • 郡斋:指郡守的官邸。
  • 不卧独吟诗:指作者不躺下休息,而是独自吟咏诗歌。
  • 把烛近幽客:拿着烛火靠近幽静的客人。
  • 升堂戴接:升入厅堂,戴上接。接可能是指某种头饰或礼仪用品。
  • 微风吹冻叶:微风吹动冻结的叶子。
  • 余雪落寒枝:剩余的雪落在寒冷的枝条上。
  • 明日逢山伴:明天遇到山中的同伴。
  • 须令隐者知:必须让隐居的人知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此诗可能是在郡守家中夜会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的孤独吟咏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作者在郡守家中夜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自然景物的冷寂,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夜的静谧景象,通过“微风吹冻叶,余雪落寒枝”等句,传达出寒冷而清新的氛围。诗中的“不卧独吟诗”和“须令隐者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郡斋常夜扫,不卧独吟诗。”:首句描绘了作者在郡守家中的日常生活,夜晚常常打扫,不躺下而是独自吟诗,显示出作者的勤奋和孤独。
  2. “把烛近幽客,升堂戴接。”:第二句描述了作者拿着烛火靠近幽静的客人,升入厅堂,戴上接,可能是在进行某种礼仪活动。
  3. “微风吹冻叶,余雪落寒枝。”:第三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寒冷而清新的氛围,微风吹动冻结的叶子,剩余的雪落在寒冷的枝条上,形象生动。
  4. “明日逢山伴,须令隐者知。”: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明天遇到山中的同伴,必须让隐居的人知道,显示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微风吹冻叶,余雪落寒枝”中的“冻叶”和“寒枝”比喻了寒冷的自然景物。
  • 拟人:“须令隐者知”中的“隐者”被赋予了人的特性,需要知道某些事情。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自然景物的冷寂,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冻叶:比喻了寒冷的自然景物,传达出寒冷而清新的氛围。
  • 寒枝:比喻了寒冷的自然景物,形象生动。
  • 隐者:象征了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不卧独吟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特点? A. 勤奋 B. 孤独 C. 懒惰 D. 热闹

  2. “微风吹冻叶,余雪落寒枝”中的“冻叶”和“寒枝”比喻了什么? A. 温暖的自然景物 B. 寒冷的自然景物 C. 美丽的自然景物 D. 热闹的自然景物

  3. 诗中的“须令隐者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隐居生活 B. 热闹生活 C. 勤奋生活 D. 懒惰生活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孟浩然的《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夜晚的静谧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感受。

诗词对比:

  • 于鹄的《夜会李太守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于鹄的诗更注重夜晚的静谧和自然景物的冷寂,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山居的宁静和自然景物的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