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途中寄杨涉 萧萧芦荻晚,一径入荒陂。 日色云收处,蛙声雨歇时。 前村见来久,羸马自行迟。 闻作王门客,应闲白接䍦。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芦荻在风中萧萧作响,一条小径通向荒凉的山坡。 太阳的光芒在云层收拢的地方,蛙声在雨停的时候响起。 前方村庄已经看得很久了,瘦弱的马儿缓慢地自行前进。 听说你成了王府的客人,应该闲暇时戴着白色的头巾。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
- 芦荻: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 荒陂:荒凉的山坡。
- 日色云收处:太阳的光芒在云层收拢的地方。
- 蛙声雨歇时:蛙声在雨停的时候响起。
- 羸马:瘦弱的马。
- 王门客:王府的客人。
- 白接䍦:白色的头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旅途景色。此诗可能是于鹄在旅途中寄给友人杨涉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旅途景色的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可能是诗人对旅途中的景色和心情的抒发,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杨涉的思念和对其新生活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首两句通过对芦荻和荒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宁静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对日色和蛙声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后两句通过对前村和羸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新生活的祝愿,希望他在王府能够闲适自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和友人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芦荻晚,一径入荒陂。——傍晚时分,芦荻在风中萧萧作响,一条小径通向荒凉的山坡。
- 日色云收处,蛙声雨歇时。——太阳的光芒在云层收拢的地方,蛙声在雨停的时候响起。
- 前村见来久,羸马自行迟。——前方村庄已经看得很久了,瘦弱的马儿缓慢地自行前进。
- 闻作王门客,应闲白接䍦。——听说你成了王府的客人,应该闲暇时戴着白色的头巾。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羸马自行迟”赋予马儿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萧萧芦荻晚”与“一径入荒陂”,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友人的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荻:象征着荒凉和宁静。
- 荒陂: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 日色云收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
- 蛙声雨歇时: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宁静。
- 羸马:象征着旅途的疲惫和艰辛。
- 白接䍦:象征着闲适和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萧萧芦荻晚”中的“萧萧”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雨声 C. 马声 D. 蛙声
- 诗中“闻作王门客”中的“王门客”指的是什么? A. 王府的客人 B. 王府的仆人 C. 王府的官员 D. 王府的士兵
- 诗中“应闲白接䍦”中的“白接䍦”指的是什么? A. 白色的头巾 B. 白色的衣服 C. 白色的鞋子 D. 白色的帽子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田园景色,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旅夜书怀》: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于鹄的《途中寄杨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田园景色,但于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旅途的疲惫,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全部诗作,是研究于鹄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于鹄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