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韦判官归蓟门 于鹄 〔唐代〕 桑乾归路远,闻说亦愁人。 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 下营云外火,收马月中尘。 白首从戎客,青衫未离身。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韦判官要返回遥远的蓟门,归途如同桑乾河一般遥远,听说这样的旅途也让人感到忧愁。那里常年有雪,即使在夏天也不融化,春天来临时却没有花朵开放。在云外的营地生火,月光下收马时扬起的尘土。白发苍苍的军人,依旧身着青衫,未曾离开过军旅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桑乾:指桑乾河,位于今河北省,这里用以形容归途遥远。
- 蓟门: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 下营:指军队的营地。
- 云外火:形容营火高耸入云。
- 收马月中尘:指在月光下收马时扬起的尘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军人的生活状态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边塞生活和军人情感,风格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于鹄为送别韦判官归蓟门而作,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军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忧虑和对军人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军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忧虑和对军人生活的感慨。诗中“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一句,既描绘了边塞的严酷气候,也隐喻了军人生活的单调与艰辛。而“白首从戎客,青衫未离身”则进一步强调了军人一生的忠诚与坚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桑乾归路远”,直接点明归途的遥远,为全诗奠定了忧愁的基调。
- 次句“闻说亦愁人”,通过“闻说”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忧虑。
- 第三、四句“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边塞的严酷气候,同时也隐喻了军人生活的单调与艰辛。
- 第五、六句“下营云外火,收马月中尘”,通过具象的描写,展现了军人的生活场景,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 末句“白首从戎客,青衫未离身”,通过“白首”与“青衫”的对比,强调了军人一生的忠诚与坚守。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中的气候对比,以及“白首”与“青衫”的对比。
- 具象描写:如“下营云外火,收马月中尘”中的具体场景描写。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环境和军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忧虑和对军人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军人忠诚与坚守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乾:归途的遥远。
- 雪:边塞的严酷气候。
- 花:春天的缺失,生活的单调。
- 云外火:军营的孤寂与高远。
- 月中尘:军人的辛劳与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桑乾归路远”中的“桑乾”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 B. 一座山 C. 一个地名 D. 一种植物 答案:A
-
诗中“有雪常经夏”描绘了什么样的气候特点? A. 温暖 B. 湿润 C. 严寒 D. 干燥 答案:C
-
诗中“白首从戎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自豪 D. 无奈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军人的生活状态。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孤寂。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于鹄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军人生活的具体描绘,而王昌龄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边塞风光的宏观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唐代边塞诗,有助于深入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